首页 > 精简短句 >

佛说凡事都有因果的句子(佛句有因果的句子)

发布时间:2022-04-04 10:38:44

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下面就来看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佛说凡事都有因果的句子(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因果关系救赎) 此外,文章还提供了更多相关的文章如因果报应的佛家经典语录、因果轮回的佛语、佛说感情因果轮回、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爱情、佛说婚姻的因果句子、修行佛学句子

| 善恶终有报。人好,心好,有好报!人真,情真,得情深!良心,善心,和好心,一辈子活的就是这颗心!

| 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 两眼皆虚幻,善恶一念间,烦恼总无边,因果皆是缘。

| 现在越做恶的人活的越好,善良的人没好报,苍天真的不会饶过做恶的人,那天下太平了。

| 我佛慈悲,一切根源皆有因果,行善者皆善缘,恶者自有定数。

| 佛说因果不虚善恶有报,浮生若梦蹉跎,奈何桥怎度奈何。

| 风水轮流转,因果有报应,人和人,谁也别欺负谁!

| 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

| 世间事不必争,一切都是因果。

| 一切皆有因果,好心终有好报。

| 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

| 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 佛说,一切皆有因果,一切皆是磨难。

| 因果循环,日念一善子女积福!

|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因果关系救赎

|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 佛说:百态之世存百态之人,人即有百态,世也便需百态,又何分苦海与岸,出世入世。人之生来,历百难而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树,便需历百态而成百态,喜则喜矣,悲则悲矣,痛则痛矣,乐则乐矣。一味无欲便树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气。

|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 无缘何生斯世,无情尽累此生!忆君泪落东流水,岁岁花开知为谁?多情自古空余恨何必一往情深?何必叫人太认真!

| 佛说:你记得回来的路,却为何忘了人间的距离。这岸的魂,莫问对岸的魂来自哪里?对岸的魂,莫问这岸的魂渡往何方。去吧,相忘于黎明时分的奈何桥底。

| 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因果报应的佛家经典语录

| 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诞生。一念恶心起,地狱已现前。

|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 佛说万事皆因果循环,今日之果皆往事之因,为何我未曾种下罪孽,却有今日杀身的灾祸。

|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 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

| 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 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 即使全世界都看低我又怎么样?至少我晚上可以安心地睡着,不用担心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 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诞生。一念恶心起,地狱已现前。

| 一切都是随缘而起,结缘也是为了了缘。

| 每一个人,都不能十全十美,都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喜欢。所以,在收获支持的时候感激,在遭遇谩骂、嘲讽、冷眼时笑笑。淡然处之,开心做自己就好。

| 后来不懂爱的人慢慢懂了,懂爱的`人却不敢再爱了,因果循环,都是命数。

| 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我的感觉感受,正因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大多数的人辈子只做了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 世间万物,因果循环。只要耐心等待,甘愿奉献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结出回报的果实。

| 何事何物都有其意,何人何境都有其界,冥冥之中因果循环,暮光之城顷刻全倾。

| 失即是得,是一种痛苦,也是幸福。因为只有失去,空下的双手,才能拾起新的幸福。

|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 心存善念就是把别人应该做的当做不应该的付出,把别人不应该做的当做应该的平常。

| 世间之事,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在天道轨迹之下的必然,因果循环,生生不息。

| 你的善良里,藏着你的福气,你有多善良,就会多有福。

| 因果循环,世间报应,从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希望的彻底破灭。

|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好多人都不需要你。

|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 笑儿,佛界常说,因果循环。我们自此开始,那么,便由此地而终罢。

| 时常觉得事与愿违,人生艰难。但也还是相信,上天总会眷顾对生活依旧怀揣信心的人。

| 当时年少,以为路见不过横袖一扫。后来世情如潮,越是争高,越是因果循环来找。

| 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心稽首礼。

|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 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 初冬时节,听着雨声静心书简今生有感,半世离苦得乐,顺应因果循环积善成德。

|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 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绝,做不到的事不用勉强,不喜欢的话假装没听见,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别人,而是善待自己。

|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 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 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

| 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 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 并非所有事物都如此黑暗,如果您仍然有良好的意愿,您应该看到光在黑暗中发光。

| 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

|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 曾经哭泣过欢笑过,幸福过也孤单过,辉煌过也堕落过!这一切都是因果循环。

| 曾经的错误,正应了那句,因果循环,如果是为了你,我想,值得吧,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不是吗。

|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 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 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 简单做人,无愧于心做事,心存善念,感恩拥有。

|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 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愿离爱缚诸结烦恼。归依世尊愿离诸缚。

| 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 人生总有因果循环,有时是你种下什么因,就结下什么果。有时却是种的下因,却结不下果。

|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 因果循环的纺车,辗转织出的红线,与可悲的愿望同生,永远的轮回。

|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 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因果轮回的佛语

| 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 你爱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轮回,就要搞三恶道。

| 这个事实的真相,你要看破,你从此以后,这一切恩恩怨怨要把它舍弃。

| 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当然要把爱情放下,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

| 慈悲是真正的爱情,永恒不变。

| 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

| 凡夫那个心靠不住,全是虚情假意,不能相信。

| 你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的文学作品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都是情与爱,所以他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 世间种种的境缘,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越淡越好,不要认为看得这么淡,好像这个人绝情寡义,但是往生容易。

| 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 爱情不是好东西,生生世世害我们;害得这个样子,还舍不得离开它,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觉悟。

| 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 六道凡夫都没有真心,都没有真情,也没有真爱。

| 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 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 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 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

| 慈悲是从自性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它那个根源不变,所以流出来的作用、现相也不变。

| 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 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 佛法讲“慈悲”,佛菩萨是真正爱世人,他是真正有爱有情。

| 佛给我们讲,没证得阿罗汉以前,别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么能相信别人?

| 古人结婚是为道义,为人伦,为家族幸福,不是为爱情。

| 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对自己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感情都会变化。

| 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说的话都靠不住,不要当真,你要当真,决定要上当。

| 这个世间人,全都是虚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当真,你亏可吃大了!

| 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己为人?慈悲心在那里推动。

| 许多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多甜蜜!过了不久,变成仇敌,变成冤家。可见得那种爱情不是真的,假的。

| 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 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把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

佛说感情因果轮回

| 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 百年前离别的那一天,咱们没能留住时光,只好把爱封在心坎,等待来世再相恋。就算世界都忘记了永远,咱们的心不变,不论性命循环多少圈。

|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人因企求永远的完美,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性命,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诗写婵娟,词谱秋莲。喜榕树,书香氤然。香梅品尽,两处情牵。谢诗为证,曲为媒,词为缘。隐隐青竹,脉脉红莲。深深院,绮韵盈然。花前携手,秋波相牵。道眼中情,情中语,语中缘。

|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同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的擦肩。

| 一千一万种思路,一点一滴都有你。即便此时你对我并无爱意,我又如何能不心存感谢?

| 佛说:前世,你是我亲手种下的一株碗莲,别的莲都开了,只有你,直到枯萎,也没能把你清丽的容颜展此刻我眼前。(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

|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性命,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爱情

|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 佛说: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 佛说: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 佛说: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 佛说: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 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 佛说: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 佛说:你要静静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我于是虔诚地祈祷,愿你,能盛开最温柔的饱含沧桑。

|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 佛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 佛说: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 佛说: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_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 佛说:悟有两种:顿悟和渐悟。顿悟时,那灵性闪烁的一刹那,犹如霹雳惊醒了沉睡的大力神,劈开了混沌。抓住火花的瞬间,才能看见自己内心的那一汪清泉。

| 佛说: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 佛说: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 佛说: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 佛说:百态之世存百态之人,人即有百态,世也便需百态,又何分苦海与岸,出世入世。人之生来,历百难而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树,便需历百态而成百态,喜则喜矣,悲则悲矣,痛则痛矣,乐则乐矣。一味无欲便树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气。

| 佛说: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 佛说: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 佛说:一沙一世界,一尘一劫,仿佛我们每一次重逢和离别,如同三生石上刺破手指滴落的血。千里暗香拂过,铭刻着你我的生死契。

| 佛说: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 佛说: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 佛说: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 佛说:知道反省过去,才是正确的人生。若只是随着日子消逝而纸醉金迷,就叫做「颠倒众生」。

|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 佛说: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 佛说: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 佛说: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 佛说: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 佛说:你记得回来的路,却为何忘了人间的距离。这岸的魂,莫问对岸的魂来自哪里?对岸的魂,莫问这岸的魂渡往何方。去吧,相忘于黎明时分的奈何桥底。

|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 佛说: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 佛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佛说婚姻的因果句子

|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性命,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 对已不幸福的婚姻,不可雪上加霜,破罐破摔,而是要善加维护;"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为大悲。"要学会找对方的好处,找自己的不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有慈悲心,要有"以德报怨"的胸襟,慢慢修复家庭关系。即使不达理想,也不可意气用事,动辄便提离婚,这是最不好的。

| 要多做好事,积善积德,并将此功德回向,以释结解怨。中国的《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如能常做好事,则命运一定好;如常做坏事,则终将遭受恶报。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

| 相信种因感果,相信凡事皆是自作自受。佛经云:"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果明白我们的现在的一切,不过是因果,我们心中的积怨,相信便会大大减少。

|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同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的擦肩。

修行佛学句子

| 因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觉觉他。

| 【天天禅语】当我们愉快时,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世间的锁事,而是对它的看破与放下;当我们烦恼时,烦恼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现象对我们的干扰,而是对它的分别与执著。

| 有人说,爱情都是激烈的,爱过情殇,不如决绝。可是,爱情毕竟只是一个十字路口,红绿灯就在斑马线的两端。向前走,终生厮守固然好;向后退,潇洒放手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双向的爱情才能开花结果,行走在爱情这条路上时,需要看清红绿灯。

| 父爱就像佛的禅,无法言说,没人能说清,只能用心去领悟,用爱去感知,用责任去深深体会。父爱更像茶一样甘甜、醇香,但只有慢慢品方能体味。

| 要想领悟真理,求得真知灼见,必须先排除以前产生的种种杂念、妄想和偏见。智慧点请侍者不开悟,所以辜负了国师。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实力,只是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故步自封,是不是也辜负了我们自己呢?

| 观察一个人,若看他经常衣着朴素、整齐,并常保持身体的洁净,就可以断定他的人生是踏实的。反之,若经常变换服装款式,并以此炫耀自豪,此人一定极为虚荣,内心的欲望永无止境。

| 一生的罪与福,都是人自作的。最可怕的是人,最可爱的也是人。

| 没有人可以让过去的时日重来,回忆之所以美好珍贵,正是因为过往的一切不可复制。拥有再大的权势,也不能留住时间,也无法超越生死。因此,对于世间每一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公正的审判者,同时也是最无情的判决人。

| 所谓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无非是友善二字,任何人以友善的态度待人接物,都会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视众生如佛,以平等心待人接物。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生的最后,奉献躯体作医学教育,是生命的勇者。

| 要兼顾理想与现实,为来生增添福报。

| 发心容易,恒心难持;光说不练,无法体悟真理,实践道法。唯有学佛如初,始能证悟成佛。

|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

| 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与佛同等的智慧,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都能修持慈悲与智慧。

| 【成就自己】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 心安理得就是告诉我们唯有把生命的规律和人生道理都弄明白了,人才能心安,才不会再去抱怨生活,才能知足常乐!

| 【天天禅语】在生活中体认佛法,在人群中体会世间法。

| 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 当下之重要,人尽皆知,然世人多于当下之一念中生出悔、忧、怨,后 悔过去、担忧未来、抱怨现在,只这一念不觉不悟,便种下无量烦恼种子。 念起念灭,谁在束缚?被束缚的又是哪个?此疑情不起,必将随烦恼流 转生生世世。疑情起,更要破疑情,什么是无?这句话头就是绝灭疑情 之慧焰,于此炽燃慧焰中,万法无有安立,于此炽燃慧焰中,得大清凉。 为何得大清凉?

|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你痛苦,唯有你自己!

| 生活就像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高潮迭起的快乐,也有万念俱灰、惆怅漠然的凄苦。如果把人一生的旅途描绘成图表,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线。

| 【天天禅语】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拥有使用地球的资格,每一个生命都平等地具备使用地球的权力,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尊重生命呢?为什么不善待动物呢?

| 【天天禅语】佛经中告诉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为修行所做的付出与努力,重点都在于断除烦恼、降伏自心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内在的潜能爱心与智慧。这样修行才会有实质性进展,修行才会对成就起到重大作用。无论身处逆缘还是顺缘,只要我们具足正确的见地,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增长修行的助缘。

| 勇猛精进,志愿无杂,深心坚固,恒不退转。具胜希望,如救头燃。《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 爱,犹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永远牵引着在情感中迷失航向的人们。爱情色彩暂时消退,只是因为你还在黑暗的隧道中行走。有朝一日,当你和伴侣历经风雨,相扶着走过人世的沧桑,面对夕阳下白发苍苍的彼此,或许那时,你们就会体悟到爱情真正的含义。

| 如何用钱是一种甚深的智慧。而用钱最好使大众都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般若宝藏,才能使自己永远享有用钱的快乐。(当代)星云《往事百语》(一),第24页

| 蕴体无常,因果展转,生起不绝,而言断灭,不应道理。(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

| 禅宗关于悟道有一个中心观念,便是佛性禅心存在于每个人身边。不仅悟道是这样,生活中许多事情也是如此,有人终其一生苦苦寻觅的东西,原来就在他的眼前,只是他没有发现而已。画饼不能充饥,悟道全靠自己。在觉悟真理的过程中,常常是偶然间顿悟。

| 适时的放下不仅是治病的良药,有时甚至会成为救命的法宝。

| 往事随风,亦如烟亦如梦,若心事禅定,将光阴里的往事一一串联安放,禅悟中,静然观之,堪那青藤往事,自会如诗如歌,绕指成香。

| 爱的长久之道是相互依靠,拥有一份互相扶持的爱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走下去,尽管磕磕绊绊,仍有一份平常安然、韵味无穷的幸福。

| 其实人世间好多事情,只要敢做,多少都会有收获。

| 你是否偶尔觉得心里很空?这个空并非空空荡荡,而是一种 被填满的空,一种被挤压得令人窒息的空。譬如你正在做一件自己喜 欢但不能安身立命的事,同时又想着另一件自己不喜欢但必须完成的 事,不自觉就会产生一种内心的挤压,这种挤压越膨胀,你的心就越 空。活在现实中,这种空你就必须坦然接受。

| 疑人疑己,疑生疑死,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内心之回忆、梦想,处处都 可能令人困惑彷徨,此即为大慧禅师说的千疑万疑。若要一一解决,即 使疲于奔命亦不可得。千疑万疑从何处起?认得一个起处却执之为实, 则疑根未断。且在疑惑丛生时,莫思量莫推究,只是问自己什么是无? 一个无字绵长不绝,将千疑万疑渐渐束于一根绳索之上,抓紧,沉住气, 用力一甩,甩入虚空。

| 从低处来,到达高处,到达高处,须从低处起步,人若是懂得生命的高下之道,便会在人生路上进退有度,以达到平衡。

| -个伟大的人,并不是在每一个领域都令他人不可企及的人,而是能以谦卑的心态去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平凡小事的人。

| 给我一把梯子我就能上天。这是许多人正在说或曾经说 过的话。其实,这句话不代表自信,也没有力量,充其量算自大者一 相情愿的幻想。没有谁能送给你这把梯子,与其在浩叹中等待,不如 自己脚踏实地去造一个。

| 于是菩萨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选择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是谓菩萨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增一阿含经》卷十九

| 枯有枯的道理,荣有荣的理由,本无好坏之分,好与不好只是个人根据主观感受作出的评判而已。事无好坏,唯人拣择,就像身在红尘中的我们,每一天的起卧作息皆顺其自然,饥来张口困来眠,看似平常,却正是无限风光!

| 见他一切善,应当随喜赞叹,因为这都是我本性中所具有的,故应当随学而极力扩充之;见他一切恶,应当谨慎莫犯,因为这也是我本性所具有的,故应当谨慎而不犯。

| 有些人为了钱财和名利而引发亲人之间的纠纷、朋友之间的背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些人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善用钱财、广结善缘,忍让和包容。你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自己。

|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唐)善导《劝化径路修行颂》

| 【天天禅语】可用的物资,都是值得珍惜的宝。

|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辛苦的付出,才有美满的结果成就。

| 稍有点本事就到处夸耀的人容易遭人耻笑。真正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 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花要半开,酒 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 的开始。

| 初学不宜分心太杂,涉猎太广;如分心太多,最后只能成为灌木当柴烧,不能成材。

| 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如是法相,名大涅盘。

| 【佛心禅语】 要让口舌上没有过失,最好的办法就是慢说,在说话之前考虑一番, 不要让往日的习惯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 先学自正,然后正人。《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 总也抹不开这样的想象,我趴伏在母亲背上,悄悄回头看远处那棵老槐树。那树真高,枝叶暗沉墨绿,笼覆如命运。老者仿佛从屋里踱出,身下尘埃团起,霍然融进了那株老槐树,我觉得他的魂灵肯定住在老槐树里。槐树给了他一个诊堂,那清荫坚若磐石,洗去病患的忐忑,成为庙宇般的归依。也许,这句话就是那位总是用百草来治疗病患的老中医的一句口头禅。

| 养好你的大气,大气不是性格,是一种人格魅力,相信你。大气是一个人的气质或气度,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观表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对外散发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 佛教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已久,随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交融,佛陀已成为一种崇尚宽容超脱、心中无物、乐观大度的智慧;一种平静、平和、自在、自然,让心灵得到自由的智慧;一种奉行修炼自身、拒绝欲念、摈弃罪恶的智慧。佛家智慧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是对人类所有智慧的集大成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切智慧的源泉。

| 【禅故事】修炼30年后,大师练成移山大法,众人围观。大师席地而坐,念念有词:山过来,山过来...山不动。大师起身缓缓走到大山前,现在山过来了吧?众人大呼上当:这是你的移山大法?对,我三十年修炼悟出的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事情无法改变时,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

|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凡事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虽然能蒙得了一时,但却蒙不了一世,最终会露出马脚。

| 要求别人完美,不如先要求自我的完美;要别人适应自己,不如自己先去适应别人。

| 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由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 一辈子看不上别人,换一种说法就是,从来没看清过自己。活到通透,才会把自己看得真切。通透,就是隔着前尘,把后世看到岑渺;就是隔着喧嚣,把自我沉到阒寂。就是按下妄念,心无所执,就是明白什么叫非分和僭越,而从此不越雷池一步。

| 水有美德,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和、毅力、勇气、利生和平等。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有人往高处走的心态,又要有水往低处流的 胸怀。或许把头低下,我们的心,才会低成一口深井,泛出幸福的泉水: 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 我们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修行人。当身处顺缘时,就心平静气、面带微笑,表面上一副好修行人的样子;一旦逆缘来袭,就立即表现出不喜欢、不接受、埋怨他人、脾气暴躁、激动易怒,情绪上仍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算是什么修行,根本就谈不上修行。

| 因为有嗔,不知世法自然的奥妙,对人对事,难免强求责备,怨天尤人,到头来难免心尘四起、烦恼丛生。

| 好心首先温暖的是自己,善行首先感动的是自己,相反,冷漠首先冻伤的是自己,恶意首先刺伤的是自己,让心变得温润些、柔软些,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为好人鼓掌就是做好事的方法之一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好人、能人?佛日:尊圣敬善,仁慈博爱。《无量寿经》

| 所谓看开人生,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能及时行善;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 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

| 不要放大自己的缺点,也不要掩藏自己的优点,这样你会自 信一些。不要害怕面对内心的龌龊,也不要忽视对内心美好的赞美, 这样你会对自己客观一些。拥有自信,做到客观,人生就已经像模像 样,若有余力再稍事打磨,成为精品绝品,或许并不是一种奢望。

| 客观世界本来是平等的,但由于我们每一个众生主观上的见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观世界反映到我们的主观世界就千差万别。

| 禅悟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

| 菩萨喜者,名诸善法忆念欢悦,清净妙喜。何以故?于诸善法,无下戚性、无退屈性、无疲倦性故。是喜,名为远离一切乐世间性,何以故?安住一切乐法乐性故。是喜,能令内以欢悦,身力勇锐。是喜,名为敬尊重喜,何以故?于诸长宿,具修威仪,曲躬恭敬,跪拜荨严故。是喜,名为恒舒颜喜,何以故?心志和泰,远离颦蹙,先言问讯故。《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

| 一日,一妇人丈夫和其娘家妹发生纠纷,妇人助其夫。娘家 妹说,我们姐妹是一家人,你却帮着外人。妇人说,我和你是一家人 没错,但我借你的钱要还,而他的钱我可以花但从不用借,难道他不 更是我的一家人?

| 生于尘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艰难困苦,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而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是一服良药,可以愈合你的伤口,让你怀着新的希望上路,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 十六、精进欲为初行,欲增长名精进。如佛说:一切法欲为根本。(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六

| 什么样的人会痛苦?忽略拥有,而追逐欲望的人,会常常痛苦。什么样的人会快乐?珍惜拥有,而少欲知足的人,会常常快乐。

| 佛家创轮回说,提出了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观点,行善者可以在天道、人道轮回,作恶者必入畜生、饿鬼、地狱道。然而一个人既会行善也会作恶,只是善业、恶业有大小,因此福里面有祸,祸里面也有福。但无论祸福,都是自作自受。

| 当家、住持地位很高,心要很下,下贱、下作才相配,才稳,才能沉到底。位高心也高,必然不稳,会颠覆不是别人颠覆,是自己翻倒。

| 夜,静谧,若一方易水砚,晕染满目霜华。掬几滴云之泪,撷几片梦的落花,徐徐研来,渐起心香。调就半池胭脂墨,轻展一纸月白素笺,凝眸间,一幅云水禅心已陶然入画。

| 【大贫与大富】 大贫亦是大富,一无所有、了无牵挂,宁静淡泊、怡然自得。

| 爱惜生命并非计较寿命长短,而是应时时提高警觉,把握分秒利益人间。

| 你有春色,我有秋光;你有夏的靓丽,我有冬的内涵。你遥 望我,我遥望你,你寻找着未来,我回味着过去。不如牵手现在,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一切的美好快乐融入彼此的人生四季。季节可 以在岁月中轮回,生命或许只有一次,谁没有理由渴望快乐传奇?

| 【天天禅语】一时的灾难,不是一世的落难;提起信心,就能发挥志气与良能。

| 只有一点担心,笑得太多,少得太多,别一不小心把自己笑没了。

| 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真实的生 命应该真实地过,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够成功,生 命才有意义。

| 不交流又如何同流?不同流又如何能达到合屋?

|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一香严禅师

| 师日: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法住,不应取舍。若学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南岳怀让禅师》

| 有五惠施不得其福。云何为五?一者以刀施人,二者以毒施人,三者以野牛施人,四者淫女施人,五者造作神祠。是谓,比丘,有此五施不得其福。比丘当知,复有五施令得大福。云何为五?一者造作园观,二者造作林树,三者造作桥梁,四者造作大船,五者与当来、过去造作房舍住处。《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七,邪聚品

| 对普通人来说,谦卑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如果你因为自己学历高、职位高、在某些方面比他人强,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定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 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虽在地狱受诸苦恼,如三禅乐。《大般涅盘经》卷十八,梵行品

|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 世上的事看似与我们有关,其实并无关系。我们活着或者死 去,关注或者无动于衷,那些事该发生还照样发生,不会因为我们 而改变。人生就是参加一场注定要散场的party,我们表演或者不表 演,它都不过是一场party,主角永远不是我们。

| 如果仅仅因为自己是佛教徒,便片面坚持佛教一定要兴盛,这其实偏离了佛教无我的真精神。如同希望我一家独大,以便获取最大利益一样。

| 问:万法唯识者,于诸识中何识究竟?答:唯阿摩罗识,此云无垢净识,无有变异,可为究竟。(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三

| 而实际上,幸福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此时此刻你的意识对外界信息的判断和反馈。它不是通过比较得来,也不需要设定任何的时间地点等附加条件。

| 当面临死亡的时候,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肓修瞎练;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 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他的动机是大勇、大智、大仁。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护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佛学之理,使上智精研而无穷,佛之戒律,使下愚警觉而易人。世间世出,澈上澈下,义极圆满。(民国)孙中山

|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 慢一点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人生,有的平 凡,有的绚烂。不管是平凡还是绚烂,都有责任 活出自己的质量,就像百花园里的花,不管好不 好看,芳香不芳香,都有责任开放;仿佛夜空里 的星星,不管在苍穹的哪一方,不管亮度强或者 不强,都有责任闪耀星光。

| 须具只眼,莫依他人作眼。(唐)希运《黄檗传心法要》

| 为了摆脱烦恼而参禅,这样不会成功。因为当他烦恼的时候,就想到了禅;当他快乐、不烦恼的时候,便把禅忘掉了。耕云先生

| 达摩作为禅宗的祖师,他只是给人以指导的方法,并不能替代个人的修行。因为修行是个人的事情,要靠个人来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是代替不了的。

| 一者思惟诸佛发菩提心,二者观身过患发菩提心,三者慈愍众生发菩提心,四者求最胜果发菩提心。(古印度)世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上

| 在生活中,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承担了许多不快与烦 恼,甚至觉得生命是如此沉重。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 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因为我们虽然每天都在追逐着快乐,可又总放不 下自己心中的重负,如名利、金钱、权势等。

| 时光似水远去,品一杯香茗,展一卷书卷,静静在时光流年品味,素笔执念,禅心菩提。回忆走过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记忆,如诗如梦沉香萦绕在岁月的长廊飘荡怡芳。

| 家庭的兴旺与富足依赖良好的生活习惯怎样获得财务自由?佛日:有六事,钱财日耗减: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请之,五者喜与恶知识相随,六者幡慢轻人。《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者,阿弥陀佛也。唯有阿弥陀佛知我,故是一知己。阿弥陀佛岂不知我?阿弥陀佛既知我,岂不幸福满足?

| 当你将全部的生命与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时,哪里还有时间关注自己鬓角催生的白发、额上乍现的皱纹呢?

| 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印光法师)

| 生活就是一种修炼。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小马过河,深浅自明。

| 常修净命,不占吉凶,亦不相人生男生女。《小品般若经》卷六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犹是对外道邪见人说。(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 恶知识,在人前装作忧愁苦闷的样子,背地里却暗暗高兴。例如,朋友来借钱,便大倒苦水,声称自己多么不容易,活得多么艰难,让人听了恨不得借点钱给他才好;可一转身,他就掩嘴直笑,得意于自己的聪明;向女孩求爱不利,或做了错事,便痛哭流涕,跪下哀求,装出为了爱情痛不欲生的样子,一旦博得欢心,心里却暗暗高兴,庆贺狡计得逞。这是自私自利又自作聪明的小人,要特别当心。

|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净宗要义》

| 空无是世人对佛教之最大误解。若把一切看空,社会责任、家庭义务如 何承担?若对一切都无心,活着还有多大意义?传承千年之佛教,难道 真的就是这样吗?大慧禅师此段关于无心之禅语,可谓说透了无之真义, 亦是佛法之真髓。学佛参禅,绝非是为了如木石般顽然无知,而是要在 应对万法的生命中体现出无的智慧。请再三读诵此段禅语,不仅可获得 对佛法之正信,亦可与佛心相应。

| 【破迷】 迷,就是失去方向。如果能在迷惑处豁然开朗,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静心破迷而不慌乱,就是智慧。

| 该看到的视而不见,不该看到的却偏偏一眼望穿,对于世人来说,这也许正好是错失美好东西的源头。而正是有了颠倒,有了误会,有了错过,这个世界才会有遗憾,生活大抵都是如此吧!

| 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那种万念皆空的感觉,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 见闻生贪好,欲望成结缚,如同群飞蛾,死于灯焰处。《即兴自说极度经》

| 爱心最美,爱心的记忆最深。

| 将全部的能量集中于当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为昨天的事犯愁,也不为将来的事烦忧。

| 越不能忍耐,会越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做磨炼?

| 达摩大师说: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

| 人们不仅有着相同的佛性,也有着相似的品质、相似的欲求,并且同为人类整体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轻视他人,即等于轻视自己;尊重他人,即等于尊重自己。

| 见一切色,乃至触法,若美若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无诸过失,广大清净。《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 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一点点东西就可以让人觉得很满足。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孔子曾这样夸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每天过的日子非常简陋,吃一碗白饭,喝一瓢清水,住在穷巷的一座简陋的房子里,别人都同情他的生活清苦,他却过得开开心心的,比富翁还快乐。

| 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 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分力量,负起一切责任。

|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 【天天禅语】要救世,就要做环保心灵环保、社会环保、地球环保。

| 佛说:祸福已至,一切随缘。当面对灾难时,要用主动、平静的心 态对待,因为这种态度本身就有逢凶化吉的作用。当收获喜悦时,要保持 淡然的心态,因为欢呼收割之前,必须流汗播种。

| 人一出生,从脱离母体的那一刻,就已经具备了先天的磁场与能量,与天地宇宙有一种自然互动和沟通的方式。这种能量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着,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 修行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心地上来培养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生成、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来生成。

| 世间之美好皆因相信感召而来,尤其奇迹的到来,更是相信的产物。相信即相应。相信是一种能量!当我们的能量还未达到和某一个人某一个事物相同频率,不能相应时,告诉你一个诀窍:回归零态,回归婴儿!只需静下心来什么都不用去想,放下所有的经验还有得失,全然的相应就够了,就这么简单!相信即天堂。

| 法无有吾我,亦复无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杂阿含经》卷三

| 佛教的真理犹如虚空,比如虚空既遍于一切万法,又超越一切万法一般。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世俗谛,是遍于一切而立;胜义谛,是超越一切而言。

| 如果你感觉心累了,不妨先调节好心态,变换到一个美丽的心境,而后,掬一滴晨露轻歌,枕一缕花香入眠。人生旅途总有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无休止的埋怨只会徒增烦恼,我们不要总是为失去而忧伤,我们要为得到和拥有而高兴。让我们努力走出花谢阴霾的天地,用微笑等待下一站的花开。

| 古人云: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损。所以,当磨难向我们走来时,躲闪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应该把背脊挺得更直,练好自己的内功。一个人的身心,在锤炼下才会日益强壮,最终找到自己的天空。

| 【天天禅语】人生要恒持当下这一刻,不要空谈、妄想。

| 无论人生长短,只要真实地付出善念,就是很美的生命乐章。

| 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够赢得多少人。自古有成天下之 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而后能成天下之功。宏大的器量,宽阔的胸襟,对 一个人的事业成败至关重要。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人、学佛人,在现实 生活中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做一个仁慈宽恕的人。

| 当我们去除了财产、权力等观念的束缚时,就不会为这些身外之物的 变化而感到失落、痛苦、烦恼。当我们的心里本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又 哪里会惹来烦恼的尘埃呢?

| 【佛心禅语】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刀枪等武器,而是慈悲。因为,武器只能 制伏人的行为,无法改变人内心的邪恶;而慈悲却能震撼人的心灵,净化 人的身心。

|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日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六,大势至菩萨言

| 【天天禅语】没有苦,就无法体悟乐的真谛,重要的是如何转苦为乐。

| 若有众业障,无生净土因,乘弥陀愿力,必生安乐国。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闻弥陀名,猛火化清凉。若念弥陀佛,即灭无量罪,现受无比乐,后必生净土。《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 如果人人能减少制造垃圾,垃圾山的问题就会减少。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快乐,你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我不愿承受,他、她、它也不愿承受。这就是所谓一切众生平等的道理。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

| 若不得心,是名一心。《大方广三戒经》卷下

| 我就是一头老牛,拉着一辆吱嘎吱嘎响的破车,碎步在高低 不平的人生路上。没有痛苦,也没有怨言,就这样拉着破车一直走, 走到天尽头。既是一头老牛,注定必须拉车,不是拉这辆,就是拉那 辆,不是拉新车,就是拉旧车。给我辆破车,我也会乐此不疲地拉, 拉稳拉好,不翻车,我就有成就感。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外物都是虚而不实的,只有超越欲念的牵绊,才能成就自由的灵魂。

| 【天天禅语】找路不如找心,问路不如问心。

| 【环境与人】 一个人如果不能改造环境,就会被环境所改造。

| 【禅语感悟】 释圆禅师用茶杯与茶壶做譬喻,清扫了这个年轻人心中的一份傲气, 助其终成正果。其实这也是在告诫我们这些俗世之人,若想有所大成,当 放低姿态,容纳百家之所长。

| 佛学推崇的就是与人分享,与人分享与幸福有关的东西。但是什么是 与人分享呢?佛学中已有明确的解释,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多为别人着 想,看到别人的幸福微笑,自己心中自然也会感到幸福快乐,也就会得到 双重甚至更多的幸福!这就是分享的快乐。

| 心者,万法之根本。能一切诸法,唯根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佛经

| 住三解脱不入正位,随众生欲严净佛土,于刹那顷,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宝积经》卷八十三,无尽藏菩萨会

| 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耕云先生

| 为什么一定要你死我活,同类相残?为什么不可以和平相 处,彼此相容?承认阴阳相克,也必须承认阴阳互生。相克相生,此 消彼长,自有内在规律可循,不一定非要刀光剑影。月落日生,春去 秋来,运筹于天地股掌;星汉移位,穹窿变幻,完全凭宇宙功夫。

| 佛法能得现世果报:现得恭敬、名闻、禅定、神通等利。(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一

| 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忍是积极的忍,而不是消极的忍,是积极进 取,用自己的才华,让世人认识自己,而不是忍气吞声,不再奋斗。奋斗 与不奋斗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 每一朵花开的时间不过刹那,破颜为笑是佛祖为其指明的处世之道。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应该是人沉醉于山水花风中的的心境。无论桃花是指爱情,指女人,或是指禅心,都是一种无暇的静然。

| 时光过得很快,过了一天,我们的寿命就会减少一天,就像缺少水的鱼儿,没有一点快乐可言。佛教讲修行首先是要修自心,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首先都是要人除去长期缠绕在心头的妄想之心。

| 所谓无有变异、无有增益、无作无不作、不住无根本,如是之相,是名法性。又复于一切处通照平等,诸平等中善住平等,不平等中善住平等,于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等,如是等相,是名法性。又法性者,无有分别,无有所缘,于一切法,证得决定究竟体相,如是名为诸法实性。《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

|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如我不喜死,一切三界二十五有,有形、无形、四足、多足,乃至蚁子,有命之属,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乃至自丧身命,终不枉夺他命。如我不喜他人欺陵,断我妙色姐妹妻妾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乃至丧身失命,于他美色不生邪念染污之心,况行奸恶;如我不喜面毁、两舌、恶口,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乃至丧失身命,终不妄言、两舌、斗乱彼此。《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二

| 人往往沉迷于世间物欲和情感,把自己的真心本性蒙蔽了,而寻求所谓的救世主来救自己。其实佛就在你身上,你就是佛。众生都是佛祖。每个人都具有佛性,每个人都能自救,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每个人都能成功。

| 乃至未得一切种智,不舍精进,如救头燃。《大宝积经》卷五十八,文殊师利授记会

| 古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心里都有善良、智慧、友爱等珍藏,都能创造独特的价值,创造的方式是通过美言、善行,将内心的珍藏呈示出来,变成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供大家分享。可惜的是,人心的珍藏与三毒相伴而生,价值会在一定程度上被三毒抵消,毒性越大,价值的损失越大。所以,给内心扫毒,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

| 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均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自然地显露出来。走路有走路的风度,站立有站立的姿势,坐有坐的形态,睡卧有睡卧的姿态

| 你不妨这样来想,如果他平时为人处世没有善德,你又怎么会为他请护身符?这就是感召的力量,在面对这场灾难时,因为这样的一些助缘而让他鬼使神差地躲过此劫。但是佛经里面还有句话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从另一方面来讲这场灾难只是让他暂时错过而已,因缘和合之时还会发生,所以他当下要做的就是再完善自己,保持一份积极向善的心态,多放生,做公益,积功累德,让这个灾难的缘滞后,成熟不起来。

| 为大爱付出的愿,不会有失落感。

| 烦恼皆由心生。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如果你是为昨天的事而烦恼,那你不够潇洒,因为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

| 十二缘甚深,难见难识知,唯佛能善觉,因是有是无。若能自观察,则无有诸入,深见因缘者,更不外求师。《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

| 内心善良正直的人,即使看到坏事,也能往好的一面想,为对方的坏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

| 世间人要想得个功名,尚需十年寒窗、忍辱负重,若要明心见性、成佛作祖, 更非易事。参禅,在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之前,再大的阻碍再大的诱惑 都要克服、斩断,己心不明,力不可竭。尤需自警的是,不要自封及第 状元,不要冒充开悟宗师,不老实用功,却走上祸己祸人之不归路。

| 富足的境界穷困而不潦倒,入世而不沉迷,无声色之欲,无功名之累,这就是富足的境界。

| 【生活禅语】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穿衣自己暖,自己喝药自己好。同样的,自己的因果要自己了,才能出离轮回;自己的罪业要自己消,才能超越三界;自己的烦恼要自己断,才能获得解脱;自己的佛性要自己悟,才能成就佛果。

| 生活在如今这个喜欢到处摆阔、又要追求轰轰烈烈的时代里,张扬的 表露似乎也被人们视为一种时尚。似乎只有高调做事才会更加容易成功。

| 【雄鸡唤梦人、往事乃幻影】 五更雄鸡唤梦人,顿悟往事乃幻影。

|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圆觉经》卷上

|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六祖坛经疑问品》

| 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六祖坛经行由品》

| 爱情不是靠一个人维持的,爱的付出是相互的。时常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与关心,常常为爱情的灯注入新的灯油,爱情才能激发出欢快而明亮的火花。

|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 人们做事总是习惯于从自己考虑,首先看是否对自己有益。在我们常人眼里,盲人打着灯笼走路就好像瞎子点灯白费蜡一样。可是并非如此!虽然他看不见,却能照亮别人,使自己也安全。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一个眼盲心不盲的人心胸之旷达让明眼人汗颜。

| 云淡风轻,静心聆听,那一曲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一份禅意,一份恬淡,一份空灵,一份悠然。

| 希望是生命不竭的原因,无论在什么境况中,我们都要有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生命的动力在于我们满怀希望,不懈追求。有希望才有对未来的展望,每日满怀希望、脚踏实地的人,生活给予他的绝不可能是绝望。

| 一个人如果长期贪图享乐,就会变得无所事事,最后难以忍受空虚,这就等于进了地狱。

| 生命的态度决定着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过程是一团乱麻的伤痛,还是一弯清新的溪流,就在于用生活的乐观去鼓励自己在烦恼面前的惆怅惘然,让生活向光明的程度改变,创造心地氛围,安然的拓展,活出生活的一份生机与心地的几分气度,由与入禅,把生命活成一条慈悲智慧与气的生命主线。

| 人们往往执着于虚幻的心,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我们久久沉陷 于怨恨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怨恨的本质是虚幻 的,当我们能切实懂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的怨恨。

| 一个欲望小的人,不一定要过怎样的日子,只是按目前的状况,尽量把日子过得更好、更快乐,住不起高楼别墅,将自己的一间陋室收拾得温馨整洁,并不太难;吃不起山珍海味,把一碟小菜炒出色香味形,并不太难;没钱出国旅游、逛遍名山胜景,在小河边散散步,在小树林里吹吹风,也是一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方式;活不到一百岁,带着爱心快快乐乐地活到五六十岁,也是完美人生。那么,在生活上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创意送人思维提升。给予、分享都是人生快事。

| 以财物惠施,获八功德,云何为八?一者随时惠施,非为非时;二者鲜洁惠施非为秽浊;三者手自斟酌,不使他人;四者誓愿惠施,无侨恣心;五者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六者惠施求灭,不求生天;七者施求良田,不施荒地;八者持此功德,施惠众生,不自为己。《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八难品

| 恬淡处世,却随众同俗,而不自命清高。

| 无论世界如何改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对三宝的坚定信心决不动摇;无论我们身处顺境,还是正在遭遇逆境,我们对因果的深信也决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对上师三宝的虔诚和对因果轮回的深信,是起初由心的深处生起,中间与佛教真理相伴,最终与究竟实相合一的。

| 在我们的一生中,才智、财富、名利、地位等,这些穷其我们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当我们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什么都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

| 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走向幸福的大道,平常心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很多人的思维、意识都被世间的纷扰混淆了,好像阴云蔽日,云雾罩山一样,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都被遮住了。我们只有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看穿功名利禄,看透胜负成败,看破毁誉得失,从而享受一份恬淡的幸福。

| 师德若不全,悉地无堪能。若得真依怙,终身应依止。(明)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数之自然,应其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人乐,从明人明;恶人行恶,从苦人苦,从冥入冥。《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 【自造前程】 每个人的心都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把自己 雕刻成魔。

| 我于处处经中说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困厄之人。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专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种田,悲田最胜。《像法决疑经》佛言

| 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观普贤行法经》

| 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 【爱人是幸福、除烦是智慧 能付出爱心是幸福,能消除烦恼是智慧。

| 时间有时候是一个变量,你想快时它就慢,你想慢时它偏 快。在时间面前,你的一切想法都显得苍白无力,既不能让时间的脚 步加快,也不能让时间的脚步减缓。智者则顺时而动,决不让时间左 右自己的心境。实际上时间是一个定数,生命也是,能超越这个定数 的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灵魂的淡定。

| 若有见言:有我、有此世、有他世,有常有恒不变易,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复有见:非此我、非此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杂阿含经》卷六,第129经佛言

| 很多事,我相信一定能做成,但并没有一定要做成的心。

| 人心贪婪不息,天灾人祸不止。

| 以单纯自在的心态乐享自然中最本初原始的一切,从每一种花草身上看见美丽,从每一阵清风中听到时光的低吟浅唱,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回归自然的淳朴,便能从现实的烦恼中超脱。

| 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大般涅盘经》卷六,如来性品名利衲子,不如草衣野人。(明)曹溪退隐《禅家龟鉴》

| 所有动物从生下来就开始被动地生活,被需求、欲望和诱惑 驱使。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内在的修炼可以部分地夺 回生活的主动权。将需求和欲望降到最低,提升抵挡诱惑的能力,通 过内在的修炼大凡都可以达成。人生短暂,做生活的奴隶还是主人, 取决于自己的内心选择。

| 真正的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集中精神,一心不乱。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使心住于一境。证严法师

| 在生活当中,学会与别人分享幸福、快乐,自己就会得到双倍甚至更多 的幸福快乐!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与人为善,给人带来快乐和微笑,只有这 样,我们才会真正地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当你看到别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时, 你会体会到,其实与别人分享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

| 凡夫是命运随业转,觉悟的人则能运命。

|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并非完全由客观环境造就。

| 在佛家眼里,有和无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无中生有,有中有无。

| 【天天禅语】人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 慈航法师开示说:对人要有包容性,《八大人觉经》上说:菩萨布 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学佛的人不但对亲人慈悲,对恶人同样慈悲, 宁愿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就是人家有亏待我们的地方,也要 原谅他,给他一个忏悔改过的机会,把恶人感化回头,这才是真正度了 众生。

| 谁的丹青能够泼出这样的秋意,谁的笔墨能够书写这样的绝 美?好一湖残荷,好一幅宁折不弯的写意!折了又如何?折是一种涅盘,在满湖律动的火焰中,翠绿的梦开始重生,来年的芙蓉国里,处 处是青荷坚挺的身影,希望的蜻蜒,已经踏上缤纷的回春路!

| 我们要将一切的痛苦和烦恼,化作一股坚强的

| 干劫万难对修道之人而言正好是成就菩提的逆增上缘(佛教术语,意指从反面助人成就)。俗世中人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安稳的生活恋恋不舍。但是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有所转机,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悬崖边,给自己一个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

| 所谓的良心,就是将信仰和因果变成了一种现实的自觉和观照力。

| 如果一个人有点智慧,就不要吝啬,要设法毫无保留地布施 出去。钱少,财布施有限,根浅,法布施做不到,能贡献一点小小的 智慧也算没有白来世上一遭。

| 一个人问神仙:人们为什么总是忽视我的存在?神仙反问: 你有钱吗?你的脸皮够厚吗?你的心肠够黑吗? 人们指着远处的那个人说:他就是个疯子。当我走到那个人面前 的时候,竞发现他是年轻时的我。回过头,我不服气地朝人群大喊:我 是诗人,不是疯子!结果是他们的回声:这年头,疯子都不会写诗了。

| 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们需舍弃一些轻松上路一样。佛语蕴含着无限禅机,人亦是灵性的生物,偶然拾得一句,便能参透半个人生。

| 每天生活有七诫:诫烟毒、诫色情、诫暴力、诫偷盗、诫赌博、诫酗酒、诫恶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 【悟真】 经过痛苦的洗礼,人往往更懂得谦让和学习,更知道珍惜和感激,更 能领悟幸福与人生的真谛。

| 生活自有其乐趣,并不需要一味依靠物质。将身外的财富看得过于重要,不停地追逐,即使财富到手,也难以达到内心的富足。唯有心灵宁静,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相情愿,只会加重生命的负累。

| 若能于一切众生中深行慈心,如人见子遭急苦恼,尔时慈心转名为悲。见一切众生得增益事生欢喜心,如己无异,是名为喜。于亲舍亲,于怨舍怨,然后于一切众生慈心平等,悲、喜亦尔。故经中说:为断憎爱,修习舍心。(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五

| 穷人可能没有钱,没有优裕的生活,没有足以称道的事业,然而只要拥有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头脑以及明确的志向,拥有宁静的内心,拥有不断攀岩、永远向上的斗志,那么,穷困便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做一个自信、乐观、勤奋的人,财富就能积少成多,慢慢地会聚到我们手中。

| 百年垢衣,一日而浣,可得鲜净。如是于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顺善思维,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大集经》

| 也许我们应该将丰厚的欲望封存起来,用闲逸的山水蓄养,于杯盏中自在。看一场烟雨,从一开始下到结束;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诗意,不为风雅,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成一杯白开水的平淡、一碗清粥的简单。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佛法是生活中珍贵物、无价宝、宝中王。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可以没有钱财,没有地位,甚至宁愿失去生命,也要保有佛法。钱财只是暂时的友伴,地位只是半辈子的友伴,生命也只是此生的友伴,而佛法不仅是今生的依处,更是生生世世、多世多劫、乃至证得佛果为止永恒的怙主。

| 人生聚散如云,世事如梦,流转势速如电,此身不实如芭蕉。此三世诸佛入理之门。《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 如果心境能够做到善良,那么又何必在乎别人对你的赞美与诽谤呢?

| 行菩萨行,不顾身命,无能沮坏,发心趣向一切智故。《华严经》卷五十四,十地品

| 人生的不自由、不自在,往往具体地表现为能力或者财富的不够;但是最使人不能自由、不能自在的,是时空的局限。

| 在修行的路上,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一直走下去,总有一天归家稳坐。

| 未经人事磨练,磨不出柔软心。

| 谤身,身是色;谤意,意无形。四色法空,无形无造,何所受谤毁者?《佛说法华三昧经》

| 有了感恩的心,人的心量才会变得广大和宽容。有了感恩的心,人们才会想到要去回报社会,回报大众。

| 又诸菩萨以世出世智,于五明处精勤学时,由遍满真如智多现在前故,速疾证得所知障净。(古印度)无著《显扬圣教论》卷六

| 人的个性,不要像山上刚炸碎的石头,每个角度都锐利而刺人,要如海滩小圆石的光滑,让人摸了很舒服。

| 认真享受沿路的风景,这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明。真正值得人们追求的,是灵魂的充实与心灵的自由。不恋繁华性自真,如果我们能放下世间繁华,专注于追求内在的充实与富足,就能在现实的污浊里保持简单和清净。

| 勿爱宝谷,知爱人命,当起悲心,出谷糜假,蜩诸贫乏,以济其命。《佛说阿难四事经》

| 为善获其善,为恶受恶报,为恶及其善,随人之所习,如似种五谷,各获其果实。《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盘品

| 人生有烦恼,皆源于人心有三毒。毒者,破坏也!世间之所以战乱相连,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奢靡不振、事业败落、感情破裂,都是因贪、嗔、痴三毒所引起。

| 人世间,一些以悲伤收尾的爱情也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时时想得到回报,就不会有烦恼。我们都要学着洒脱,学着接受。爱过,就是慈悲,爱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得到对方,而是让对方得到幸福。

|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却是他的整个世界。你要相信,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另外的一半在等待着你的团圆,所以你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谁会爱上你的笑容。这不是奇迹,只要你相信就一定会有。相信我!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还没有出现,那是因为你的心门还没有打开!

| 随缘做事,随缘放下,不留恋。就是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能够随顺因缘而去,不留恋这个世间、不留恋任何东西,那才会没有遗憾地结束此生。

| 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是一种爱,都需要一种慈悲的心去观照爱,有了这种慈悲的爱,你才会去善待和宽容亲朋,才会懂得珍惜和呵护情谊。带有慈悲心的爱更温暖、更长久,也更亲密和真实。最难的修行,不是在深山独处,与人世隔绝;不是在禅坐中,进入某个境界。最难的修行,是在亲密关系里。

| 行亦禅,坐亦禅,春来任他百花开,秋去随他黄叶散;坐亦禅,行亦禅,无穷般若心自在,清净自有菩提伴。

| 【天天禅语】屋宽不如心宽。

| 人生在路上,曾经的煎熬,曾经的糊涂,曾经的迷惑,忽然的醒悟,每个人都是充满色彩的活着,做着自己的决定,承载着自己的平坦与坎坷,那些曾经的固执与偏激,对生活带来的伤害,其实是自己照单全收。可以这么理解,生活的禅法,是一种自我的认识,更是生命的一种提醒,也不妨理解为是人生的一种警钟。

|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片心灵的净土,可是心灵就像一个五花八门的后花园。这个花园中有烦恼,有快乐,有悲痛,有幸福,鲜花与野草同生,罂粟与兰花共长。要想呵护心灵这个后花园,我们就要时时开垦翻耕,及时除去那些占用花木营养的杂草。而除去杂草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播撒幸福和爱的种子,当幸福的花朵开满花园的时候,杂草自然就没有了生长之地。

| 生死在片刻间,成功在片刻间,失败同样也在片刻间。一切的一切,都要抓住当下一念不放过。

| 天天苦恼不够、不足,是富有的穷人。

| 学会包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 满,乃至事业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谁,都要有 一颗包容的爱心。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懂得生活礼仪,就懂得爱自己;自爱的人,才会爱人。

|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素质和修养正在不断提高。大家都知道 在大事上讲原则、小事上讲风格,但要做到唾面自干,有如此境界和修养 的人恐怕不多。

|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一句智慧的禅语,包含着人生全部的真谛。

| 生活的禅法,在于努力去肯定,不断去否定,突破固执去创新的一个过程。浮云从来不纠结,明月何曾落谁家,找合适的心态去做合适的事情,用自己的努力走过自己的存在。

| 故知人道,不要别观,总观无我一行亦得,若能明见身心无我,则是见道。《甄叔迦经》卷七十二

| 缘起缘灭,好坏得失,都是生命的常态,这一切都会过去。所以,无论顺逆,都应以心灵的常态对待生活。

| 在现实生活中,你如果能存这样的心:我今天努力地工作,是布施这 个公司、是供养社会大众,加薪与升迁非我所求,那是在行菩萨道。以菩 萨的施舍心做工作,永远不疲不厌,会越做越快乐。

| 不是惭愧、感恩念佛能往生,而是念佛必生,因而生起惭愧、感恩等。但凡夫心生灭不定,或时惭愧、欢喜,感动至深,或时这一切皆烟消云散,无惭愧,无欢喜,所以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好。

| 很多人从生到死都宛若在梦中,忙忙碌碌,煞有介事。

| 愿意成就别人、为别人付出,不惜经历磨难、受到委屈,这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心中能时常想到别人的人,不成功都难苦而不言,喜而不语,短短两句,包括了做人之最高境界:为人收敛,不大惊小呼;为人谦让,不傲慢自居。

| 阳光从外往里照,佛光从里往外照。

| 琴能奏出高音低音,是依靠琴弦的长短、粗细来实现的,有短有长,有高有低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符。人事物也各有长短,书生儒冠可以在朝侍奉君主,却不能跃马驰骋,纵横疆场;赤兔乌骓能日行千里,但若将其放到屋里捕鼠,它们甚至比不上一只小野猫;锋利的宝剑若借给木匠做活,可能还不如一把普通的斧头。

| 百千哑羊僧,无慧修静虑,设经百千劫,无一得涅盘。聪敏智慧人,能听法说法,敛念须臾顷,必速至涅盘。《佛藏经》

| 【天天禅语】珍惜人生要时时处处反映在生活中。早上,必须早起做早课、打扫卫生,或者多做利益他人的善事。白天,做事保持正念,遇到路上堵车、电脑死机、停电等让人心烦的事的时候,应仍然保持放松、平心静气地持咒、训练禅定。晚上,不要沉迷于电视剧、打麻将、网游而过夜,应将一天的功德与一切善事回向给众生。

| 把争辩看成多让一点步或少让一点步的问题。无论争利益还是争面子,一方大获全胜、一方一败涂地总是不好的,发生争辩时,不必将它看成一个谁胜利、谁失败的问题,不妨看成一个谁多让一点步、谁少让一点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营造出双赢的结果,而不是两败俱伤。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为中道。(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 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出现隔阂时,它会焚去所有的芥蒂,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让不同的思想得以融合。

| 如人因地跌,还扶而得起,因佛获过罪,亦因佛而灭。《大庄严论经》卷二

| 用慧心观照五蕴皆空。用自心领导六根生活。用信心开发自我潜能。用慈心与人和谐共处。用孝心重整伦理道德。用爱心拥有快乐生活。用悲心成就利生事业。用喜心涵容宇宙万有。用舍心广结无量善缘。用净心远离贪染色欲。用禅心安顿顺逆境界。用愿心创造圆满人间。

| 王之养民,当如赤子,推干去湿,不待其言。王者得立,以民为国,民心不安,国将危矣。《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 处理家庭关系也要运用智慧与慈悲。

| 人之所以感觉累,其实,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得失看得太重。把得失看得太重的人,就会把理想放太远,过分好强,奢求太多,就是因为他常常为失去和得不到而焦虑不安,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就是因为他常自寻烦恼,让自己处于痛苦和尴尬境地,逡巡不前、陷入矛盾之中。虽说人活在世上总得有所追求,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去奋斗,但凡事我们不要强求、不要患得患失,我们最好能够做到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成败。

| 我当安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我当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大般若经》卷四,初分学观品

| 任何对客观环境的不满和怨天尤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以积极向上 的心态去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 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 【天天禅语】与人相处要合群,但不要随波逐流。

| 善待社会,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只要心中常怀善念,处处皆有爱的光辉闪现。有时候,一个发自真诚与爱的小小举动,就会铸就博爱的人生舞台。

| 【天天禅语】只要具足三种因素,人们心中的烦恼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哪三种呢?一、惑根未断;二、对境亲近;三、非理作意。凡夫人,从无始轮回以来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毫无损害、完整无缺,这就是惑根未断;贪嗔痴的对境于面前出现,这就是对境亲近;于贪嗔痴的对境或起烦恼方面总是生起各种妄想,这就是非理作意。094。

| 人常说:施恩于人共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在世,要学会分享给予,养成互爱互助行为。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

|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做人难,做一个低调的人更难,难于从躁动的 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低调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你必须 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很多 值得人们好好品味的内容。

| 【禅理】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2、恨别人,痛苦却是自己。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4、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5、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6、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 理想便是希望,是力量和快乐的源泉。一个人的理想可以不远大,却不可缺少,否则生活就会没有目标,以至于一生碌碌无为。

| 不知道风向哪个方向吹,但心坚定则水静,气清,神宁,心按上了家,悄悄地与月亮告别,轻轻地与太阳拥抱。云水禅心,感风吟月,听一曲,放大音量,再次徘徊渡口,纵身一跃,红尘万丈,菩提灯,指尖的缱绻宣告那个曾经的希望永远在另一头。

| 若人自不善,不能令人善;若不自寂灭,安能令人寂?(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

| 没有人喜欢整天愁眉苦脸和整天抱怨的人,没有人喜欢没有一点爱心的人,没有人喜欢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的人。这种人迷失得越久,身边的麻烦事就会越多。一个连生活都不热爱,连自己身边的亲人都漠不关心的人,又谈何去爱其他人,去爱天下的众生?

| 山有山的性格,水有水的性格,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盘。《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

| 人生短暂,难得相聚,全家人能够一起度过春节是很幸运的事,值得大家珍惜,并相互善待。年轻人应该给老年人好好拜个年,让老年人心中充满欢喜,祈愿他们长寿健康,幸福平安。这不仅是一种孝顺的表现,更是一种基本的修行。

| 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最大障碍。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是故菩萨修菩提时,先应疗治身所有疾。四十华严卷十一

| 【修行要有耐性】 修行要有耐性,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修行不是盲目信仰,而是理智地探究真理。修行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全身心地融人生活。修行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公益心地担当义务。修行不是放弃俗务,而是无私地奉献大众。修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谦逊地尊重他人。修行不是执著成就,而是利他心地服务众生。097

| 悲即是同情心。能互相宽谅、容忍,表现一分宽心、爱心,即是悲心。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宽容与悲悯一切众生的人生。

| 真爱你的人,眼里没有尘世的杂质,他(她)没有过多的物欲;他(她)不会要求你给予更多的物质利益,他(她)只须你在身边便能很快乐,哪怕是风餐露宿也毫无怨言。

| 我们做人最朴实、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就是包容。

| 人生在世,为稻梁谋不易,很多时候不得不与现实讲和,说 风凉话饱不了肚腹。对现实剑拔弩张,现实一般不会以牙还牙那么简 单。有时候必须承认,现实就是一堵铜墙铁壁,硬碰硬免不了头破血 流,到头来受伤的不是现实,而是自己。妥协办不到,硬碰又不行, 就需要迂回策略,先让自己心平气和,再图取胜方略。

| 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盘亦复如是,八味具足。云何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凉,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无垢,八者快乐。是为八味。《大般涅盘经》卷三,名字功德品

| 身为佛弟子,就应学习佛陀的精神,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并与众生同苦乐。能做到人我一体,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称为有意义、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 【读书】 人的一生如果有书可读,又有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又能使自己 从中受到教益,又不被书中的文字所局限,就是会读书的聪明人。

| 我们所拥有的珍贵的人生平台,并不是用来做毫无意义的事情,也不是为我们过度享受奢侈而提供资源,而是我们挑战烦恼、降伏自心、发挥爱心、启迪智慧等修行解脱之道的大好时机。让我们共同珍惜宝贵的人生,千万不要错过良好的机会,也不要浪费有限的时间和福报。

| 人来到世间,应该要发挥生命的良能。生命是

| 不做低劣事,不受人驱使,不依附权贵,不以法为商。《即兴自说螺发外道经》

| 人总会有倒霉时,比如生意失败,恋人背弃,家人反目,被公司炒鱿鱼等。如果我们留意就会发现,当一个人走背运时,会印堂发黑,脸色晦暗,毫无神采。甚至接二连三发生不幸的事,所谓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便是形容那些不断遭遇灾难的人。

| 人得世间,出世无余。(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二十四

| 要评论人吗?要发表不同意见吗?等一等!先问一问我们的心:是不是心平气和?是不是柔软慈悲?若不是,慎开其口。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欲行千里,想成大树,就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想要实现凌云壮志,必须脚踏实地,专注于小事。

| 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非常努力,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其原因 之一,就是不会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能够带来新鲜的感 觉,带来另一种分析结果,甚至改变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让工作、生活变得 简洁充实,充满活力。

| 有的人对待烦恼,就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另一类人对待烦恼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 众生若不需要弥陀无条件的救度,也就罢了;众生若需要弥陀的救度,就没有人能够阻拦。

| 有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替自己挖坟。这种人没有是 非观,一切从个人好恶出发。因为自己心理阴暗,以为人心都是黑 的;因为自己胸怀狭窄,以为世上没有襟怀;因为邪恶成性,以为人 间从无善良。好度君子之腹,视天下人皆为小人;喜当绊马绳索,恨 不得寰宇良马皆是病驹。

| 梦境生苦乐,彼境亦非有,如是缘起法,所依缘亦无。(古印度)龙树《七十空性论》

| 犯错不要紧,但不要在同一块石头上跌倒两次犯了自己都难以原谅自己的过失怎么办?佛日:有罪而知非,有过而改善,罪将消灭,而后必得道。《四十二章经》

| 红楼梦中有一句话:。无故寻愁觅恨。意思是没有原因地寻愁觅恨,心里讲不出理由,只是觉得烦闷。

| 愿意帮助别人,并在需要的时候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达睿智的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不要时时觉得自己在行善,觉得自己在物质和道德上都优越于他人,应该想自己只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比起更富者,你是穷人;比起更善者,你是凡人。

| 思考问题时,不要一味地只在表面上转来转去,更不要死钻牛角尖,这样只会越来越远;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这样才会有所突破。

| 幸福的婚姻往往是,有一个时常担心你的丈夫,无论你在工作时还是生活中,他都担心你无法应付,担心你受人欺负。心有挂碍才有爱,心无挂碍哪会有爱?

| 遂断笔毁砚,出门云游,不知所终。

| 若能体认到贪欲会导致白私自利、贪婪无穷,并堕饿鬼道;嗔恨会导致害人害己、充满仇人,并堕地狱道;邪见会导致毁灭善根、愚昧无知,并堕畜生道,我们就能放得下贪欲、嗔恨及邪见。佛经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首先放下杀生和邪见。以关爱生命来放下杀生,以闻思佛法去放下邪见。

| 无论基督教,还是佛教,其中都有很多睿智的哲理,觉者们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相互沟通的共识。关于不同宗教今天应如何相处这个问题,证严法师说过:教要像个大海,不管江水、河水、溪水,什么都可以;所谓万流归宗,我们一定要有这种涵量去包容他、欣赏他、爱他。只要自己行得正,谁说什么都不要计较,切莫要说:我对,你不对。

| 诸菩萨学一切法,然后得道。《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

| 【古风基地】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苏轼偈语禅诗。

| 要把众人的幸福提起,把自我的成就放下。佛陀的慈悲心与智慧心是所有信徒应该学习的,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把世人的幸福挂在心上,而抛却自我的观念。

|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古印度)龙树《中论观时品》

| 人生的苦必须通过自己觉悟才能解决。主体觉醒了、觉悟了,不但能够解决自身的痛苦,还能帮助他人解除痛苦。那就是发菩萨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 相传,佛陀降生时,不用人扶就会走路,向四方各走七步,开言说 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何等的自信。

| 一理通,万理彻。如能了彻真理,知道路在哪里、自己在做什么,一切明明白白、清清朗朗,就能把握自己。最怕的是不知道我是什么,才会彷徨、苦恼。

| 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已经站在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幸福人群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抖擞出这些个本算不上什么烦恼的事情来折磨自己呢?

| 我们不要长着眼睛光看别人,不看自己。不要活在放纵、任性、自我宽恕当中,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使生命一天比一天萎缩。一一耕云先生

| 心将世间去,心为染着,心起自在。比丘,彼将世间去,彼为染着,彼起自在。比丘,多闻圣弟子非心将去,非心染着,非心自在。比丘,多闻圣弟子不随心自在,而心随多闻圣弟子。《中阿含经》卷四十五,《心经》

| 一个内心忧郁又孤寂的人面对打击,似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反击 中保护自尊。

| 凡夫就是喜欢追求神奇鬼怪,心才会乱。其实修心很简单,只要断贪。哪一个人心乱不是为了贪?

| 所谓众生者,众因缘和合而生。众生之间互为存在的前提,真正个体、独立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 人们总把无常当成常,把终究会消亡的东西当成依靠,把真正的苦当成乐,又把真正的乐当成苦,贪恋执著于不可靠的身外之物,却合弃心灵的满足与安宁。

| 【天天禅语】今天只有一次,应好好把握做该做的事。

| 众生由于内心的污染而污染,众生透过内心的净化而净化。南传《相应部》Ⅲ,151,p.D.S版

| 在生活中,没有功利色彩的善言、善行,总是最让人感动;而且,真诚的善良,如同名贵珍宝一样,将被受者珍藏于心,永久流传下去。

| 以念纯自修心念单纯能自爱;以心宽待人广结善缘心宽阔。

| 人生的苦乐,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以美好的心,欣赏周遭的事物;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以负责的心,做好分内的事;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拥有的;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放下的心,面对最难的割舍。

| 只有你爱上自己,才会自觉地滋养、培育、呵护你这个独特的生命。才会自动摒弃一切的烦恼、压力、负担,才会自动远离伤害。爱自己不是自私,相反的,这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指你将美好的自己,美好的生命绽放出来,而不是将枯萎的你牺牲出去。

| 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诚意、谦虚的态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 【禅语感悟】 舍利弗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被称赞为智慧第一。麝因香 重身先死,蚕为多丝命早亡,人为多能必受苦。嘴巴是别人的,可生活却 是自己的,我们为什么要当别人嘴巴的奴隶呢?

| 生活的禅法,在于协调自己内心的情绪,面对千变万化的情绪,需要一个向前的方向,与内心厚重的力量,建立好内心与外界与谐相处的一种关系,在哪里忧虑,在哪里释然,在哪里波澜,在哪里忘记,在哪里沉重,就在哪里承担。

| 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一种极度扩张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实际的期盼。想要矫正贪婪,只能从内在的满足开始。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无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056

| 生命中万般带不去,然而人们习惯性地奔赴自己的目标,在生活中重复着顶生王的苦累,不断地索求,最终回首时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没得到。

|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年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 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大般若经》卷一七二,赞般若品

| 你自己就是一颗明珠,自己即是如来,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那样才会有圆满的人生。郑石岩

| 正如佛家所说的那样:我若不为,谁为我为。只有自己先向他人布 施行善,将来他人才会以一颗善心对待自己。

| 一切靠自己双手劳动吃饭的人,都值得尊重,因为他们至 少都具备这样的品格:1.不依赖别人,靠自己活着;2.有自己的尊 严,拒绝不劳而获;3.用汗水换来的钱,用得心安。

| 红灯的爱,是不合乎伦理道德、不合乎规律,不为社会所认同的爱。例如,没有获得对方同意,用各种手段一相情愿地追求,甚至逼迫对方顺从。这种红灯的爱,还有重婚、骗婚等行为,因为违反了法律,前途必定充满危险。

| 未来的还没有来,过去的已经过去。如果每一个当下我们都不抓住,不去认 真对待,总想着看不见的明天或已经远去的昨天,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紧张 和失落中。

| 禅宗对慈悲的强调,主要是以慈悲心对待别人,而智慧心则是约束自己、辅助自己修行的无形力量。

|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智。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得上是理智的放。

| 内心寂静,外缘不动。《华严经》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印光法师)

| 行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发挥良知良能,没有一个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萨心。

| 理若无行,理终不显。依体起行,行必称体。由行证理,理无行外之理;由理显行,无理外之行故,要籍于解,方能起行称解,起行,行不异解,故解行不二。次以智是理用,体理成智,还照于理,智与理冥,方日真智。则理、智无二。(唐)澄观《三圣圆融观门》

| 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滴水都可以穿石,何况我们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只要人人都能点一盏照亮他人的灯火,这个世界必定是处处光明。

|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像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寻找生命的答案,在于身体力行的体悟。

| 你在,这个世界就存在,你不在,一切也随之消逝。所以这个世界,是你的世界,你建造、你拥有、你维护。你注意到,你无法得到!从儿时到今日,你其实从最初对玩具的渴望,到后来对名利的渴望,再到后来对金钱的渴望,你发觉,那一切的增长,都似乎无法满足你!无论增长了多少倍,都一样!因为,你什么也无法得到。

| 于诸荣辱,心无忧喜。《维摩经》卷下,菩萨行品

| 远离谄曲,质直无伪。《华严经》卷五十四,离世间品

| 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业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优婆塞戒经》卷六,业品

| 如人一身居,去其故室中,神以形为庐,形坏神不亡。精神居形躯,犹雀藏器中,器破雀飞去,身坏身逝生。《法句经》卷下,生死品

|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朴者未必悖,承顺者未必忠。故善知识不以辞尽人情,不以意选学者。(宋)灵源清禅师(《禅林宝训》卷二)

| 阴阳守衡定律:女人最瞧不起软弱的男人。女人喜欢强悍男人身上的软弱。女人往往是发现了男人不轻易示人的软弱一面后,才会真正爱上这个男人。

| 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明)宗喀巴《显密次第修行科颂》

| 现在的社会愈来愈发达,物质生活也渐渐奢侈浮华,但是,很多人却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这是为什么呢?是精神生活的缺失抑或是受锢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于是很多人试图通过修行和学禅来明白这些问题。

| 佛佛说法,只成黄叶止啼;祖祖传宗,还是空拳相吓。到这里直须自歇,自悟自明,佛是己躬做成,法非别人付得。《宏智禅师广录》

| 世上什么最重要?你的健康,你亲人的健康。别拿健康不当 回事,健康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她关乎所有与你有血缘关系的 人。世上什么最珍贵?你的爱,你身边所有人的爱,保持你的真爱, 爱可以唤醒内心和世界的善良,爱可以传递爱!

| 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的潇洒的人,因为没有了琐事的羁绊和缠绕,也就使深信获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驰骋。

| 识者是身之主.遍行诸体,身有所为,莫不由识。《大宝积经》卷--。,贤护长者会

| 虚心倾听批评,坦然接受批评,真心悦纳批评,并能从批评中获益, 是一种大智慧。

| 所谓佛境界者,极而言之。迷则佛境界俱是众生境界,悟则众生境界俱是佛境界。《天日中峰和尚广录》

|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怀一颗谦卑之心。

| 当人们暂时地获得了期望中的物质财富时,却发现青春年华已经消逝,身体健康已离我们而去,心情也经常闷闷不乐这时即便付出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回原来的青春与健康。

| 一切从大悲心出发,从菩提心出发,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

| 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腹资欲心,人形畜无别。四十华严卷十二

| 【天天禅语】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当中说过,佛教的真理具备八种功德:一、不可思议;二、无二;三、无念;四、清净;五、光明;六、对治;七、灭谛;八、道谛。

| 人们常说,细水长流的感情更能持久,如烟花般绚烂的激情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一直平衡和睦的婚恋生活比前期轰轰烈烈、后期争吵不断的婚恋生活要珍贵而有价值得多。

| 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嗔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夫身者,众苦之本,祸患之源。佛陀

| (五)忏悔消业人作极恶行,悔过转微薄,日悔无懈息,罪报永已拔。《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九,马血天子品

| 佛经上这段话,后来被简化为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 力量用对方向,就是亮丽的人生;用错方向,则步步都是陷阱。

| 如果自己的心清净,世界就变得完美;如果自己的心染污,世界就变得肮脏。

| 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宗教箴言录》

| 问:弟子闻金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是否?此三句是一是三?师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为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宗教箴言录》

| 一切宝中,人命第一。(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三

| 佛说: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自可安 然自在!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 恼不会对你有丝毫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 偶尔说蠢话做蠢事,是人都在所难免。但说过做过之后必须 自觉,能够反思,争取今后少犯点蠢,才是人生要义。

| 但契一心,自含众德。(五代)延寿《观心玄枢》

| 【创造与等待】 创造机会是智者,等待机会是愚者。

| 谁不曾对生活灰心过、失望过?然而,世界上没有绝望的事,只有绝望的心。无论现实如何,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结果,才不枉此生。

| 生活中很多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中其实都有禅理,只是疲于奔波的众生早已丧失了于细微处探究竟的兴趣和能力。想要喝到芳香醇郁的美酒就得放下手中的咖啡,想要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就要离开喧嚣热闹的都市,想要获得如阳光般明媚开朗的心情就要驱散昨日烦恼留下的阴霾。

| 诸蕴业为本,诸业心为本。心法犹如幻,世间亦如是。《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 【天天禅语】不因他人辱骂而生气,受人夸赞而高兴,叫做平常心。

| 如果心中还有理想,如果灵魂渴望爱情,不妨早起,让朝霞 坚定目标,让晨风伴你前行,让鸟鸣教你恋歌。翅膀剪出希望的云 霓,脚步踏响精神的空谷,呼吸吹拂生命的枝头,请珍惜早晨的赐 予,请记住早晨的示现。可以不必匆忙,但一定不要负重,放下郁积 的不快,放飞崭新的愉悦,重启激情的人生。

| 禅宗追求大悲无泪、大笑无声,悲与笑都是人的主观情绪,从出生到离世都将与人相伴相随。这也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苦处。

| 慈悲济世的志业,可启发社会人心的良知良能。多一位慈济人,社会就多一个好人,所以要推而广之。

|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庄严此生,自尊己灵呢?唯有二字:惭耻。所谓的惭,就是犯错了要赶快认错,而且以后不会再犯,这才是真正有救的人。惭耻,就是有惭愧的心。忏悔即发露先恶,悔即改往修来。人人皆有良知,能勇于面对现实、忏悔反省,始能自觉错误。若能进而坦诚告白,誓愿改过,并力行正道,就能明心见性,清净圆满。

| 【天天禅语】社会需要爱,人人需要爱;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诸法虽空,一心具足万行。(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九,引《大品经》

| 风吹乱了花的梦呓,你却说,那只是你的心在漂移,忘不了的是你,参不透你留给我的禅机。

| 问:人不信净土,恐只是本来福薄?答:此言甚是。(莲池大师)

| 众生苦苦寻求,就是为了离苦得乐,然而,什么才是快乐的真正法门?也许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找到答案:不要讨厌坏境界,也不要贪求好现象,只有不依不求,才能无欠无赊,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逆境中要勇于承担,不可自暴自弃;顺境中要谦卑恭谨,不可得意忘形。

| 【天天禅语】三宝加持的阳光下成长的我,由于获得恩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坚定地认知心中本来具足爱心的明灯与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轮回的黑暗。

| 人的情绪,有两个极端:自卑与自傲。自卑与自傲是一体的两面,一 个人狂妄与自负的表现,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空虚与自卑。

| 一粒米、一滴水非常微小,可是整碗饭就由一粒粒米组成,生命之源的 水也是一滴滴汇聚而成。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滴水虽微,沧海也是由一滴滴水汇成的啊。

| 付出的爱有多宽,得到的爱就有多广。

| 我承认自己的愚笨,因为我经常会犯常识性的错误;我承认 自己懦弱,因为我总是在该出手的时候双手抱肩;我承认自己的庸 俗,因为我有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随波逐流;我承认自己的龌龊,因 为我几十年不能荡涤内心所有的阴暗。于是我一刻也不敢放松生命的 修炼,以对得起短暂的人生。

| 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著心相。《达摩大师血脉论》

|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弘,言动要谨!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人生太忙,则耽风花雪夜之情!不闲不慢,疏密有情,方为快哉!

| 佛告阿难:此观佛三昧,是一切众生犯罪者药,破戒者护,失道者导,盲冥者眼,愚痴者慧,黑暗者灯,烦恼贼中是勇健将,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观佛三昧海经》卷九

| 不要把忧愁传染给别人,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 双足能行万里路,双手能做天下事。

| 其实我们遇到的种种灾难都是不善的意念变现出来的。只要我们把不善的意念放下,提起正念、善念和净念,这个地球上将不再有灾难。

| 如今有些人,内心充满了邪见与颠倒之心。将真理视为谬论,这就是邪见;将谬论视为真理,这就是颠倒。芸芸众生,由于无明之故,追求真理之人寥寥无几,追逐谬论之人却比比皆是。请佛菩萨加持,愿一切如母有情众生的心中树立正知正见。

| 佛说:只有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心怀感恩,才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使自己过得更幸福快乐。感激生活给我们的一切苦与乐,用心去接纳所 有的感觉,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 人,这样才可以每一天都过得充满热情和乐趣。

| 当你快乐时,那快乐是否令人赞叹,要看你的快乐能否永久;当你富有时,那富有是否令人尊重,要看你的财富源于何处、归于何处;当你自感聪明时,那聪明是否令人敬仰,要看你的聪明用于何处。

| 佛经中告诉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为修行所做的付出和努力,重点都在于断除烦恼、降伏白心和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内在的潜能一一爱心与智慧。这样修行才会有实质性进展,修行才会对成就起到重大作用。无论身处逆缘还是顺缘,只要我们具足正确的见地,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增长修行的助缘。

| 因为单纯,所以内心的渴求十分简单,不分别、不虚伪,只是以纯净的心来应对生活的需求。仔细观察婴儿,他们都有非常专注的本事,真的活在当下,不挂虑过去,也不担忧未来,饿了就哭、吃饱就睡,哭的时候专心哭,笑的时候专心笑,就是那么单纯。永固法师

|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 道德示范缺失,就难免出现极个别的无道之人,或许这个人 的本质极差,魔鬼一牵就走;或许这个人的本质还有药可治,但看不 见天使,最终还要恶化。多数人或受教于家庭,或自律于自我,再颓 废,道德的底线也不会破,但是,若社会风气过于浮躁,你便不能期 望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有底线。

| 诚实、公正、坚定、慷慨。诚实、自制、慷慨、忍耐。《经集》第,第十章《林主夜叉经》

| 学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灵安住,智慧增长。

| 佛言: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

| 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云峰禅师)

| 譬如橘子因橘而生,从酢而甜,人为橘故种植是子,是子、根、茎、花、叶皆悉不酢,时到果熟,酢味则发。如是酢味非本无今有,亦非无缘,乃是过去本果因缘。身口意业亦复如是。若言是业住何处者,是业住于过去世中,待时待器,得受果报。《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 快乐和幸福来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然而,内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体认,而是要依止有缘的善知识,才能体认到内在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具备追求真理的条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话,失去了生为人类的高级思维的价值,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这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

| 从此后,了凡先生开始吃素,并每天做各种布施行仁义之事。也因为这份尽早的觉知,尽管那场冥冥中注定的车祸无法避免,可他却在车祸中安然无恙地逃生。

| 人应该珍惜现在,减少忧虑。别去想着未来一定发财、将来一定富贵,谁知道将来能如何。现在过得好,活出了真我,就已经很快乐,何必强迫自己把未来建设得辉煌无比呢?

| 文殊师利言: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人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日: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 一卷佛禅,半纸容枯,魂归去兮,愿我去时之路,十里红莲来贺。

| 【生活禅语】斋是素食,戒是规矩;珍惜自我生命,更要尊重万物生灵。

| 禅是一种精神上的修行方式。印度的禅宗希望修行者能够通过集中精神进入入定的状态,从而抛却烦恼与妄念,获得解脱。

| 坐禅并不一定能成佛,但修禅需要有静坐的基础。

| 坐禅不是一种形式,若想真正成佛,只坐禅是没有用的,而是要从心里感悟。

|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不是自信而是狂妄;我如 果拥有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不仅夸张而且虚假;我要是有钱我会 去救助天下的穷人,那现在为什么不努力去挣?我才疏学浅这辈子注 定与成就无缘,那何以不当下就抓紧学习?

| 永远是那个烟火凡尘的俗女人,没有蕙质兰心,所以不敢讲禅意。没有高远志向,所以不敢说淡泊。总觉得淡泊与我无缘,到底什么是淡泊,是不是要得到以后不去看重,比如名,比如利,而这些统统与我无缘。由始至终自己只是小女人而已,摆正自己的位置,只安心做自己的事,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就好。

| 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戒想,由着此三轮受持戒故,名世间净戒波罗蜜多。何缘此净戒名为世间?以与世间同共行故,不超动出世间法故,如是名为世间净戒波罗蜜多。云何出世间净戒波罗蜜多?受持戒时,三轮清净:一者不执我能持戒,二者不执所护有情,三者不着戒及戒果,是为菩萨摩诃萨受持戒时三轮清净。《大般若经》卷七十五,净道品

| 当你幸福时,若将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这不叫幸福,而是造业;当你快乐时,若那快乐会导致痛苦,这不叫快乐,而是痛苦尚未成熟;当你富有时,若那财富源于不正当行业,这不叫富裕,而是累债;当你自感聪明,若那聪明用于自私,这不叫聪明,而是愚昧。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因为不立于恶,所以不生苦。

| 有人说皈依佛,清规多,不自由,这是逃避学佛的借口,很不合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守规矩。为了好的前程,从小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定;为了事业成功,上班要遵守单位的制度;为了健康保障,治病要遵守医嘱同样,即使佛教清规再多,生活再不自由,我们仍然要皈依上师三宝,否则要从轮回中解脱怎么会有保障呢?

| 自心是菩提,自心是涅盘,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心外觅佛,终不得也。《少室六门》

| 遇事,若能平心面对,很快就会度过。

| 今天的成人,昨天的孩子。成人曾经厌恶的童年,请不要让 今天的孩子重演;成人曾经迷恋的童真,请不要从今天的孩子身上剥 夺。童年生活影响成人后的性格,善良和快乐能够传递,孤独和仇视 也会绵延。昨天的孩子,决定今天的成人社会,今天的孩子,决定明 天的成人世界。

| 以同避仇人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嗔恨让安定的心稳固,以充满爱心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 【天天禅语】身体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病;物质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贫穷。

| 知苦不生,是名苦智。《摩诃般若经》卷六,广乘品

| 有钱有福报,而懂得如何善用金钱才是智慧。人们不应对金钱抱着 有的心态,而应持着无的逆向思考模式,因为有将让你的金钱 有所限量,但是无的心量却能让你的金钱能力无限、无量、无止境地 扩张。

| 为师如下棋,哪怕棋力只高半招,也能步步皆高,很少被低等棋手看出破绽;也如登楼观景,即使高半层楼,也非楼下人所见境界。故当信师,放下自我。

| 所谓知识分子,应该是指那些有知有识之人。知的本意 是知道,知道什么?知道常识。识的本意是见识,见识是什么?是新 思想新发现。纵观当下中国,有几个人配得上知识分子这个称号呢? 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或许知道某些常识,但不一定有见识;另一些 所谓的知识分子,或许自认有见识,但是不是能和新挂上钩,是 不是拾人牙慧,他们自己其实最清楚。

| 【天天禅语】你丢我捡丢者消福;捡者拾福。

| 人的时间有限,然而才能无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嗟叹上,认识自己,安于自己所走的路,珍惜时间,最有效地运用每一秒钟。若能如此,即使年老体迈,也依然能够保持年轻的激情与活力。

| 但仔细推敲,其间却包含着很深的哲理:如果用这类口头禅来勉励人们不要 拘泥于身边琐事,即不拘小节,则自有其道理;但如不加节制,以为一切带 小字的东西都不屑一顾,不值一谈,那显然就太不适宜了。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法术、字印、算术,甚至游戏、歌舞,都是尽人皆知,精妙绝伦。103010第56卷,脱离世界
齐天文学网 Copyright © 2020-2022 www.7tian.wang.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