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频道 >

佛院风景禅心净化心灵的句子(禅意的唯美句子)

发布时间:2021-11-20 14:28:03

惊而不乱。宠辱很难不惊,心惊则心动,动中有静,惊而不乱则具有别致之美。 下面就来看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佛院风景禅心净化心灵的句子(净化心灵的佛家禅语) 此外,文章还提供了更多相关的文章如净化心灵的佛家句子,人生就是放下!

| 情绪不好时,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如果你觉得不舒畅,你就抬眼,远望窗外,世界很大,风景很美,机会很多,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一小块阴影里。如果你的生活已处于低谷,那就,大胆走,因为你怎样走都是在向上。

| 惊而不乱。宠辱很难不惊,心惊则心动,动中有静,惊而不乱则具有别致之美。

| 当时光的背影悄然远走,将回忆抛在了来时的路上时,我们总会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或者回忆中,寻找自己过去的模样,以便留下最深的念想。今天的时光或许晴朗,阳光充沛,但明天抬头,或许又是另一番模样。其实,生活就是在不断地思考中,不断地跋涉中找到自我的位置。我的生活如是,你们亦如是。

| 不惊扰别人的宁静是一种慈悲;不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一种善良。人活着,做自己该做的事。包容别人是一种修养,不是懦弱,也不是胆怯,而是谅人所难,扬人所长,补人之短,恕人之过。包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善待,善待别人的同时,也是善待自己。

| 人生短促,而世人却把心放在俗事上,钻营计较,糊里糊涂虚度一生,不知生从何来,死向何处。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 权力的底线:制度;制度的底线:法律;法律的底线:公平;公平的底线:正义;正义的底线:清廉;清廉的底线:良心;良心的底线:善念;善念的底线:廉耻;廉耻的底线:自律;自律的底线:忠诚;忠诚的底线:责任;责任的底线:表率;表率的底线:人格;人格的底线:信仰。

| 即便是再清澈的水,如果在杯中不停地摇晃,它会变得浑浊;即便是再浑浊的水,如果将它静静地放着,也会变得清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给它时间去沉淀去净化,而总是妄想丛生纠葛不断,那么它就会如摇晃的水一样浑浊。让你的心静下来,清明澄澈。

| 人生是一场无常的旅行,无论我们怎样志在万里,伏枥远望,无论我们怎样小心谨慎,憧憬完美,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人生没有坦途,生活就是砺炼,福祸同行,甘苦相兼才是常态。不灰心,少抱怨,静心以对,活着,就必须勇于面对苦难;前行,就必须坚强承受伤痛。

|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 去面对复杂,去保持欢喜。相信自己的坚强,但不要拒绝眼泪;相信物质的美好,但不要倾其一生;相信人和人之间的真诚,但不要指责虚伪;相信努力会成功,但不要逃避失败;相信命运的公平,但不要忘了,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学会给自己留一扇窗。

净化心灵的佛家禅语

|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净化心灵的佛家句子,人生就是放下!

| 我选择善良,不是我软弱,因为我明白,因果不空,善恶终有报应;我选择宽容,不是我怯懦,因为我明白,宽容了他人,就是宽容自己;我选择糊涂,不是我真糊涂,因为我明白,有些东西争不来,有些不争也会来;我选择平淡生活,不是我不奢望繁华,因为我明白,功名利禄皆浮云,耐得住寂寞才能升华自己。

|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时间会告别过去,痛苦会告别回忆,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

| 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因为只有自己过得好以后才有资格给那些曾经看不起你的人最大的反击。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成功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成功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成功第三步:针对兴趣,定阶段性目标,层层迈进。

| 一个标准的悲观主义者,无论是对还是错,他都能找出足够悲伤的理由!

| 佛家有云: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此般云淡风轻,要想做到谈何容易?我们无时不渴望着家人健康,学业有成,爱情美满,甚至更多更多,而生命似乎偏偏与我们作对,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它就像一只强劲有力的手,不由分说地将你一把按在一张荆棘密布的网上。所有的期许,皆化为梦幻泡影。但也就是在这痛楚过后,它带给你一份礼物——成长。

| 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自然日趋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

| 低调做人才能有一颗平凡的心,才不至于被外界左右,才能够冷静,才能够务实,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码的前提。高调做事是一种境界,是做事的尺度。高调做事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而且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高调做事也绝对不等于“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而是应该有一个既定目标。

| 总有一些感叹,在我们灵魂的悸动中,如同昙花的闪现,梦境一般摇曳起光阴的故事,当泪水悄然滑落的瞬间,我们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生命行走的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抓住幸福和美丽,只是我们都没有好好去珍惜,再多的回忆也只能付水东流,成为一生的遗憾。

| 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者为情所困,忙忙碌碌,但是却不知道我们活着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什么。我们往往以为,拥有自己想要的就会快乐。但是没有想到,正是这些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了。生产力巨大的发展,更加催生了人类更巨大的贪婪,人类的欲望更加地膨胀起来,其实我们离快乐是越来越远了。

| 生活中,若我们过于急功近利,就会失去很多乐趣。当我们过于在意结果时,过程就会成为无聊甚至痛苦的事。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每天行色匆匆庸庸碌碌,却不知为何而忙为何而累。有时候,在繁忙生活中适当学会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发现过程中的美好,去感受当下的生活,这未尝不是一种智慧的活法。

| 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们之所以会心累,是因为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困惑,是因为喜欢消极的看待事物,不能自拔。我们之所以不快乐,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奢望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记性太好。心如果乱,一切就都乱了。

| 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观普贤行法经》

|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 于是菩萨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选择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是谓菩萨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增一阿含经》卷十九

| 人生路上,常会遇到比我们强的人,这时就要学会不攀比,坚定自己的信心。与其在与他人的攀比中生活,不如走好自己的路。

| 令彼一切人,修行于十善,率土常丰乐,国土得安宁。《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八,王法正论品

| 有人说皈依佛,清规多,不自由,这是逃避学佛的借口,很不合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守规矩。为了好的前程,从小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定;为了事业成功,上班要遵守单位的制度;为了健康保障,治病要遵守医嘱同样,即使佛教清规再多,生活再不自由,我们仍然要皈依上师三宝,否则要从轮回中解脱怎么会有保障呢?

| 【天天禅语】社会需要爱,人人需要爱;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是一种爱,都需要一种慈悲的心去观照爱,有了这种慈悲的爱,你才会去善待和宽容亲朋,才会懂得珍惜和呵护情谊。带有慈悲心的爱更温暖、更长久,也更亲密和真实。最难的修行,不是在深山独处,与人世隔绝;不是在禅坐中,进入某个境界。最难的修行,是在亲密关系里。

| 当你快乐时,那快乐是否令人赞叹,要看你的快乐能否永久;当你富有时,那富有是否令人尊重,要看你的财富源于何处、归于何处;当你自感聪明时,那聪明是否令人敬仰,要看你的聪明用于何处。

| 人最大的财富,不在于自己所拥有的,而在于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如果你不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所谓“知足者常乐”,就是要懂得取舍,舍得放弃,知道适可而止。“知足”,是一种恬淡平和的境界;“常乐”,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 梦境生苦乐,彼境亦非有,如是缘起法,所依缘亦无。(古印度)龙树《七十空性论》

| 琴能奏出高音低音,是依靠琴弦的长短、粗细来实现的,有短有长,有高有低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符。人事物也各有长短,书生儒冠可以在朝侍奉君主,却不能跃马驰骋,纵横疆场;赤兔乌骓能日行千里,但若将其放到屋里捕鼠,它们甚至比不上一只小野猫;锋利的宝剑若借给木匠做活,可能还不如一把普通的斧头。

| 佛说:有所执著,故而要行禅定。凡有我见便化解它,即是禅定。禅定是一种奇妙的灵觉状态,一旦得了禅乐,才知世间之乐,不过是糟粕,不及禅乐之万一。

| 什么是衡量成功的标准,是财富,是权势,还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饭的宁静日子?在佛家看来,安于贫困生活,以学习和掌握圣人之道为乐,不被现实与名利所扰,便能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便能有所成就。

|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弘,言动要谨!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人生太忙,则耽风花雪夜之情!不闲不慢,疏密有情,方为快哉!

| 生活就是一种修炼。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小马过河,深浅自明。

| 伎乐放逸,恶习日增。《法句经》卷下,广衍品去恶从就善,避酒知自节,不淫于女色,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 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 禅是一种精神上的修行方式。印度的禅宗希望修行者能够通过集中精神进入入定的状态,从而抛却烦恼与妄念,获得解脱。

| 百千哑羊僧,无慧修静虑,设经百千劫,无一得涅盘。聪敏智慧人,能听法说法,敛念须臾顷,必速至涅盘。《佛藏经》

| 【天天禅语】找路不如找心,问路不如问心。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快乐,你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我不愿承受,他、她、它也不愿承受。这就是所谓一切众生平等的道理。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

| 菩萨若见诸恶不善众生,若呵责,若软语,若驱摈,若舍之;有恶性者,现为软语;有侨慢者,现为大慢,而其内心实无侨慢。是名菩萨方便不可思议。菩萨深知众生所有罪过,为度脱故,常与共行,虽随其意,罪垢不污,是故复名不可思议。《大般涅盘经》卷三十二,狮子吼菩萨品

| 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 识者是身之主.遍行诸体,身有所为,莫不由识。《大宝积经》卷--。,贤护长者会

| 毅力:水具备非常大的毅力,每一个滴水滴到坚毅的石头上的时候,久而久之连石头都穿透,这就是所谓的滴水穿石。我们人类也应该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时候,无论如何,要做到坚持,直到成功为止。

| 诸菩萨学一切法,然后得道。《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

|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 给幼儿园孩子留作业无异于给他们刀子,这把刀子不仅会杀 害童真,而且会杀害孩子的未来。假如每个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认识 到这一点还敢给孩子留作业吗?假如一定要留,我建议老师给每个孩 子留一朵小红花,让他们戴着小红花去追蝴蝶。这样,孩子长大后, 他们的心中就会有一个永久的蝴蝶梦。

|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 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智者所屏弃。《法句经》卷上,教学品

|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 身为佛弟子,就应学习佛陀的精神,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并与众生同苦乐。能做到人我一体,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称为有意义、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 若不得心,是名一心。《大方广三戒经》卷下

| 如果人人能减少制造垃圾,垃圾山的问题就会减少。

| 把争辩看成多让一点步或少让一点步的问题。无论争利益还是争面子,一方大获全胜、一方一败涂地总是不好的,发生争辩时,不必将它看成一个谁胜利、谁失败的问题,不妨看成一个谁多让一点步、谁少让一点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营造出双赢的结果,而不是两败俱伤。

| 灭烦恼火,则名寂灭。烦恼灭故,则得受乐。《大般涅盘经》卷十一,圣行品

| 看经若不向自己上做工夫,虽看尽万藏,犹无益也。(明)曹溪退隐《禅家龟鉴》

| 学佛之前,生命像二张白纸,横写竖画,随心所欲。学佛之后,生命像在纸上学写字,要端正规矩才能给人看。

| 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如是法相,名大涅盘。

| 反之,当你一身正气,阳气冲天时,你的周围聚集的就都是一些祥和之气的贵人!听到的也是喜鹊的欢叫声。所以说当生活中我们撞见鬼时,只说明一个问题:你当下的阳气已经衰弱到极点了,否则,鬼是不敢在你面前出现的。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因为你有缝了,苍蝇才敢来叮你。

| 人命在于头,灭如灰土尘,百草树木根,拔去不复生。《中阴经》

|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不是自信而是狂妄;我如 果拥有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不仅夸张而且虚假;我要是有钱我会 去救助天下的穷人,那现在为什么不努力去挣?我才疏学浅这辈子注 定与成就无缘,那何以不当下就抓紧学习?

| 慈悲济世的志业,可启发社会人心的良知良能。多一位慈济人,社会就多一个好人,所以要推而广之。

| 当你将全部的生命与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时,哪里还有时间关注自己鬓角催生的白发、额上乍现的皱纹呢?

|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净宗要义》

| 在世间什么是富,什么是贫呢?慈母在堂名之为富,慈母不在名之为贫。

|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 爱的力量,可以抚平心灵的不安,让社会安定祥与,消除一切的灾难。

| 人们往往执着于虚幻的心,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我们久久沉陷 于怨恨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怨恨的本质是虚幻 的,当我们能切实懂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的怨恨。

| 见他一切善,应当随喜赞叹,因为这都是我本性中所具有的,故应当随学而极力扩充之;见他一切恶,应当谨慎莫犯,因为这也是我本性所具有的,故应当谨慎而不犯。

| 学会理解,因为只有理解别人,才会被别人理解。学会忍耐,因为事已成现实自己无法改变。学会宽容,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呢,人无完人。学会沉默,因为沉默是金。学会说不,因为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求,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观察,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眼观其变,才能明辨是非。

|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六祖坛经疑问品》

| 有钱有福报,而懂得如何善用金钱才是智慧。人们不应对金钱抱着 有的心态,而应持着无的逆向思考模式,因为有将让你的金钱 有所限量,但是无的心量却能让你的金钱能力无限、无量、无止境地 扩张。

|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智。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得上是理智的放。

| 【天天禅语】不与父母争,不与兄妹斗,只愿家庭与睦。做人的道德与为人的品格,是从善待自己的家人一开始做起。

| 家庭的兴旺与富足依赖良好的生活习惯怎样获得财务自由?佛日:有六事,钱财日耗减: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请之,五者喜与恶知识相随,六者幡慢轻人。《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 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分力量,负起一切责任。

| 诚实、公正、坚定、慷慨。诚实、自制、慷慨、忍耐。《经集》第,第十章《林主夜叉经》

| 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宗教箴言录》

| 古人云: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损。所以,当磨难向我们走来时,躲闪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应该把背脊挺得更直,练好自己的内功。一个人的身心,在锤炼下才会日益强壮,最终找到自己的天空。

| 每个人的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爱心抚慰怎样把握与人交往的原则?佛日:得一切众生起柔软心。《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 任何对客观环境的不满和怨天尤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以积极向上 的心态去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 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 该看到的视而不见,不该看到的却偏偏一眼望穿,对于世人来说,这也许正好是错失美好东西的源头。而正是有了颠倒,有了误会,有了错过,这个世界才会有遗憾,生活大抵都是如此吧!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创意送人思维提升。给予、分享都是人生快事。

| 以财物惠施,获八功德,云何为八?一者随时惠施,非为非时;二者鲜洁惠施非为秽浊;三者手自斟酌,不使他人;四者誓愿惠施,无侨恣心;五者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六者惠施求灭,不求生天;七者施求良田,不施荒地;八者持此功德,施惠众生,不自为己。《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八难品

| 为了摆脱烦恼而参禅,这样不会成功。因为当他烦恼的时候,就想到了禅;当他快乐、不烦恼的时候,便把禅忘掉了。耕云先生

| 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不知心境本如如,触目遇缘无障碍。《莫龙祖心禅师》

| 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走向幸福的大道,平常心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很多人的思维、意识都被世间的纷扰混淆了,好像阴云蔽日,云雾罩山一样,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都被遮住了。我们只有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看穿功名利禄,看透胜负成败,看破毁誉得失,从而享受一份恬淡的幸福。

| 学会包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 满,乃至事业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谁,都要有 一颗包容的爱心。

| 我当安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我当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大般若经》卷四,初分学观品

| 云淡风轻,静心聆听,那一曲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一份禅意,一份恬淡,一份空灵,一份悠然。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外物都是虚而不实的,只有超越欲念的牵绊,才能成就自由的灵魂。

| 人之无闻,老如特牛,但长肌肥,无有智慧,生死无聊,往来艰难。《法句譬喻经》卷三

| 行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发挥良知良能,没有一个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萨心。

| 人来到世间,应该要发挥生命的良能。生命是

|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数之自然,应其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人乐,从明人明;恶人行恶,从苦人苦,从冥入冥。《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 好心首先温暖的是自己,善行首先感动的是自己,相反,冷漠首先冻伤的是自己,恶意首先刺伤的是自己,让心变得温润些、柔软些,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为好人鼓掌就是做好事的方法之一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好人、能人?佛日:尊圣敬善,仁慈博爱。《无量寿经》

|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 菩萨喜者,名诸善法忆念欢悦,清净妙喜。何以故?于诸善法,无下戚性、无退屈性、无疲倦性故。是喜,名为远离一切乐世间性,何以故?安住一切乐法乐性故。是喜,能令内以欢悦,身力勇锐。是喜,名为敬尊重喜,何以故?于诸长宿,具修威仪,曲躬恭敬,跪拜荨严故。是喜,名为恒舒颜喜,何以故?心志和泰,远离颦蹙,先言问讯故。《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

| 谁的丹青能够泼出这样的秋意,谁的笔墨能够书写这样的绝 美?好一湖残荷,好一幅宁折不弯的写意!折了又如何?折是一种涅盘,在满湖律动的火焰中,翠绿的梦开始重生,来年的芙蓉国里,处 处是青荷坚挺的身影,希望的蜻蜒,已经踏上缤纷的回春路!

| 如果心境能够做到善良,那么又何必在乎别人对你的赞美与诽谤呢?

| 人们做事总是习惯于从自己考虑,首先看是否对自己有益。在我们常人眼里,盲人打着灯笼走路就好像瞎子点灯白费蜡一样。可是并非如此!虽然他看不见,却能照亮别人,使自己也安全。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一个眼盲心不盲的人心胸之旷达让明眼人汗颜。

| 【天天禅语】当我们愉快时,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世间的锁事,而是对它的看破与放下;当我们烦恼时,烦恼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现象对我们的干扰,而是对它的分别与执著。

| 譬如火烧木,木尽火不留。见木若已烧,空火亦应灭。《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识微密品

| 人之所以感觉累,其实,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得失看得太重。把得失看得太重的人,就会把理想放太远,过分好强,奢求太多,就是因为他常常为失去和得不到而焦虑不安,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就是因为他常自寻烦恼,让自己处于痛苦和尴尬境地,逡巡不前、陷入矛盾之中。虽说人活在世上总得有所追求,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去奋斗,但凡事我们不要强求、不要患得患失,我们最好能够做到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成败。

| 现在的社会愈来愈发达,物质生活也渐渐奢侈浮华,但是,很多人却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这是为什么呢?是精神生活的缺失抑或是受锢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于是很多人试图通过修行和学禅来明白这些问题。

| 念佛能超生死,为法何惜身命。

| 人的个性,不要像山上刚炸碎的石头,每个角度都锐利而刺人,要如海滩小圆石的光滑,让人摸了很舒服。

| 稍有点本事就到处夸耀的人容易遭人耻笑。真正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 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花要半开,酒 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 的开始。

| 悲苦其实来自内心,我们自认为悲苦,生活才处处笼罩着愁云。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生命中时时富足,就不会沉浸在哀叹抱怨之中。

| 如何用钱是一种甚深的智慧。而用钱最好使大众都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般若宝藏,才能使自己永远享有用钱的快乐。(当代)星云《往事百语》(一),第24页

| 风吹乱了花的梦呓,你却说,那只是你的心在漂移,忘不了的是你,参不透你留给我的禅机。

| 其实我们遇到的种种灾难都是不善的意念变现出来的。只要我们把不善的意念放下,提起正念、善念和净念,这个地球上将不再有灾难。

|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 佛法、禅以直面人生的态度,要求我们在生存中安身立命,在生活中明心见性,在生死的流浪中了生脱死。

| 谁不曾对生活灰心过、失望过?然而,世界上没有绝望的事,只有绝望的心。无论现实如何,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结果,才不枉此生。

| 因为单纯,所以内心的渴求十分简单,不分别、不虚伪,只是以纯净的心来应对生活的需求。仔细观察婴儿,他们都有非常专注的本事,真的活在当下,不挂虑过去,也不担忧未来,饿了就哭、吃饱就睡,哭的时候专心哭,笑的时候专心笑,就是那么单纯。永固法师

| 如人因地跌,还扶而得起,因佛获过罪,亦因佛而灭。《大庄严论经》卷二

|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 文殊师利言: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人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日: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 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身体与精神问题,其实是日积月累的赚钱过程所导致的。很多疾病是花再多钱也治不好的,可见钱财并不是万能的。心才是万能,诸法唯心造,万物唯识现。快乐从内心寻找,由内而外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 【天天禅语】诸法分为两种,轮回与涅盘。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轮回。涅盘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诸法分为两种,世间与出世间。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世间。出世间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佛陀的法教有两种,教法与证法。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教法。证法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

|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 汝诸人如在大海里坐,没头浸却了,更展手问人乞水吃。《玄沙师备禅师》

| 烦恼皆由心生。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如果你是为昨天的事而烦恼,那你不够潇洒,因为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

| 你是什么人,便会吸引什么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气场;充满乐观气息安贫乐道的人,好运便会与之相伴;充满悲观思维愤世嫉俗的人,霉运很难不与之相随。所以,一切的发生都是自己内心的映照。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 又如菩萨见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恶,于诸有情无有慈愍,专行逼恼。菩萨见已,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若废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

| 挑刺我们会,怎么将刺拔出来我们不会;推墙我们自告奋 勇,怎么砌出一堵新墙我们束手无策。看花容易绣花难这句话大家可 能都知道,看花容易绣花难这个理许多人却不懂。放眼当今社会,处 处都是赵括、马谡,却戴着眼镜也找不出半个韩信萧何。

| 世间之美好皆因相信感召而来,尤其奇迹的到来,更是相信的产物。相信即相应。相信是一种能量!当我们的能量还未达到和某一个人某一个事物相同频率,不能相应时,告诉你一个诀窍:回归零态,回归婴儿!只需静下心来什么都不用去想,放下所有的经验还有得失,全然的相应就够了,就这么简单!相信即天堂。

| 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一点点东西就可以让人觉得很满足。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孔子曾这样夸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每天过的日子非常简陋,吃一碗白饭,喝一瓢清水,住在穷巷的一座简陋的房子里,别人都同情他的生活清苦,他却过得开开心心的,比富翁还快乐。

| 所谓无有变异、无有增益、无作无不作、不住无根本,如是之相,是名法性。又复于一切处通照平等,诸平等中善住平等,不平等中善住平等,于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等,如是等相,是名法性。又法性者,无有分别,无有所缘,于一切法,证得决定究竟体相,如是名为诸法实性。《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

| 干劫万难对修道之人而言正好是成就菩提的逆增上缘(佛教术语,意指从反面助人成就)。俗世中人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安稳的生活恋恋不舍。但是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有所转机,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悬崖边,给自己一个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

| 此中应说心真如名之为心,即说此心自性清净,此心即是庵摩罗识。(古印度)无著《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三

| 一个苦者对禅师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禅师说: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放不下的。苦者说:可我就偏偏放不下。禅师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禅师说: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 心安理得就是告诉我们唯有把生命的规律和人生道理都弄明白了,人才能心安,才不会再去抱怨生活,才能知足常乐!

|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 以单纯自在的心态乐享自然中最本初原始的一切,从每一种花草身上看见美丽,从每一阵清风中听到时光的低吟浅唱,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回归自然的淳朴,便能从现实的烦恼中超脱。

|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 为善获其善,为恶受恶报,为恶及其善,随人之所习,如似种五谷,各获其果实。《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盘品

| 【天天禅语】人生要恒持当下这一刻,不要空谈、妄想。

| 若世界是一堵墙壁,心态则是回音壁。以何样心态说话,它会以何样语气回音。烦恼皆因对外界苛求太多而产生。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给你爱;你去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世界是互动的,你给世界几分爱,世界就会回你几分爱。种下快乐收获幸福,种下怨恨收获痛苦。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 处理家庭关系也要运用智慧与慈悲。

| 随国俗法,莫是莫非。《中阿含经》卷四十三,《拘楼瘦无诤经》

| 行亦禅,坐亦禅,春来任他百花开,秋去随他黄叶散;坐亦禅,行亦禅,无穷般若心自在,清净自有菩提伴。

|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 人的情绪,有两个极端:自卑与自傲。自卑与自傲是一体的两面,一 个人狂妄与自负的表现,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空虚与自卑。

| 须具只眼,莫依他人作眼。(唐)希运《黄檗传心法要》

| 【天天禅语】心念无私天地宽,与人相处互为信。

| 若有见言:有我、有此世、有他世,有常有恒不变易,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复有见:非此我、非此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杂阿含经》卷六,第129经佛言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欲行千里,想成大树,就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想要实现凌云壮志,必须脚踏实地,专注于小事。

| 一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复依方便立。方便依智智依慧,无碍慧身无所依。《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

| 苦,是人生起跳的弹跳板;乐,是人生堕落的软陷阱。

| (五)忏悔消业人作极恶行,悔过转微薄,日悔无懈息,罪报永已拔。《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九,马血天子品

| 有德不孤。德之极在佛,有佛不孤。念佛人常蒙诸佛菩萨现前护念。

| 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都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挤不进的世界,不要硬挤,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不要硬做,换种思路,也许会事半功倍。

| 很多事,我相信一定能做成,但并没有一定要做成的心。

| 因为有嗔,不知世法自然的奥妙,对人对事,难免强求责备,怨天尤人,到头来难免心尘四起、烦恼丛生。

| 若能体认到贪欲会导致自私自利、贪婪无穷,并堕饿鬼道;嗔恨会导致害人害己、充满仇人,并堕地狱道;邪见会导致毁灭善根、愚昧无知,并堕畜生道,我们就能放得下贪欲、嗔恨及邪见。佛经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首先放下杀生和邪见。以关爱生命来放下杀生,以闻思佛法去放下邪见。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好人愈多,苦难的人会愈少。

|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可见这句佛语的深刻含义。有些人,有些事,我们不能强求,也强求不来,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任其顺其自然。保持一个豁达的心态,不让自己活得累,更不让自己心太累。

| 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 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著心相。――《达摩大师血脉论》

| 众生由于内心的污染而污染,众生透过内心的净化而净化。南传《相应部》Ⅲ,151,P.D.S版

| 诚实、公正、坚定、慷慨。诚实、自制、慷慨、忍耐。《经集》第一品,第十章《林主夜叉经》

| 人们做事总是习惯于从自己考虑,首先看是否对自己有益。在我们常人眼里,盲人打着灯笼走路就好像“瞎子点灯白费蜡”一样。可是并非如此!虽然他看不见,却能照亮别人,使自己也安全。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一个眼盲心不盲的人心胸之旷达让明眼人汗颜。

| 向往即是背离。――智常禅师

| 爱惜生命并非计较寿命长短,而是应时时提高警觉,把握分秒利益人间。

| 很多事,我相信“一定能做成”,但并没有“一定要做成”的心。

| 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宗教箴言录》

| 人人应时时“居安思危”,莫等“危时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时时下功夫,以备四大不调时能安然度过。

| 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如是法相,名大涅盘。

| 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真实的生 命应该真实地过,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够成功,生 命才有意义。

|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 越不能忍耐,会越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做磨炼?

| 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均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自然地显露出来。走路有走路的风度,站立有站立的姿势,坐有坐的形态,睡卧有睡卧的姿态……

| 相传,佛陀降生时,不用人扶就会走路,向四方各走七步,开言说 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何等的自信。

| 无论人生长短,只要真实地付出善念,就是很美的生命乐章。

| 佛告阿难:此观佛三昧,是一切众生犯罪者药,破戒者护,失道者导,盲冥者眼,愚痴者慧,黑暗者灯,烦恼贼中是勇健将,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观佛三昧海经》卷九

| 身为佛弟子,就应学习佛陀的精神,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并与众生同苦乐。能做到人我一体,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称为有意义、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 往事随风,亦如烟亦如梦,若心事禅定,将光阴里的往事一一串联安放,禅悟中,静然观之,堪那青藤往事,自会如诗如歌,绕指成香。

| 人们往往执着于虚幻的“心”,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我们久久沉陷 于怨恨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怨恨”的本质是虚幻 的,当我们能切实懂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的怨恨。

| 见一切色,乃至触法,若美若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无诸过失,广大清净。《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净宗要义》

| 在生活当中,学会与别人分享幸福、快乐,自己就会得到双倍甚至更多 的幸福快乐!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与人为善,给人带来快乐和微笑,只有这 样,我们才会真正地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当你看到别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时, 你会体会到,其实与别人分享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

| 生死在片刻间,成功在片刻间,失败同样也在片刻间。一切的一切,都要抓住当下一念不放过。

| 稍有点本事就到处夸耀的人容易遭人耻笑。真正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 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花要半开,酒 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 的开始。

| 家庭的兴旺与富足依赖良好的生活习惯怎样获得“财务自由”?佛日:有六事,钱财日耗减: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请之,五者喜与恶知识相随,六者幡慢轻人。――《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 所谓“知识分子”,应该是指那些有知有识之人。知的本意 是知道,知道什么?知道常识。识的本意是见识,见识是什么?是新 思想新发现。纵观当下中国,有几个人配得上知识分子这个称号呢? 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或许知道某些常识,但不一定有见识;另一些 所谓的知识分子,或许自认有见识,但是不是能和“新”挂上钩,是 不是拾人牙慧,他们自己其实最清楚。

| 总也抹不开这样的想象,我趴伏在母亲背上,悄悄回头看远处那棵老槐树。那树真高,枝叶暗沉墨绿,笼覆如命运。老者仿佛从屋里踱出,身下尘埃团起,霍然融进了那株老槐树,我觉得他的魂灵肯定住在老槐树里。槐树给了他一个诊堂,那清荫坚若磐石,洗去病患的忐忑,成为庙宇般的归依。也许,这句话就是那位总是用百草来治疗病患的老中医的一句口头禅。

| 古人云:“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损。”所以,当磨难向我们走来时,躲闪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应该把背脊挺得更直,练好自己的内功。一个人的身心,在锤炼下才会日益强壮,最终找到自己的天空。

| 太阳住在虚空之中,看起来好像无所依靠,其实它一点也不危险。无住就是它的安住。看似无家,其实处处为家,这是何等的逍遥自在!

| 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云峰禅师)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从知福中培养感恩,从惜福中培养关怀,从造福中培养智慧。

| 在世间什么是富,什么是贫呢?“慈母在堂名之为富,慈母不在名之为贫。”

| 心中有爱,即使身处尴尬之地,也是天堂;心中有恨,即使身处福地, 也满腔怨怼,哪会有幸福感可言?

| 当你住着宽敞舒适的房子,开着豪华昂贵的轿车,身着华丽时髦的美衣时,你是否想到过偏远山村的孩子们没有钱读书,路边可怜的乞丐还不能享有足够的温饱,很多穷人看病、买药都很困难……我们的确不该自私、贪婪,也不该过度地享有奢侈、浪费,而应该怀着爱心和利他之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感恩您!

| 不只你缺,人世间谁人不缺?不缺生活,就缺精神,不缺精 神,或缺生活。看透堪破,人生之花才能永艳。出世是释家的生活形 态,无为是道家的生活形态,人世则是儒家的生活形态。古往今来, 或行释或近道或追儒者所在多有,一生中这个阶段崇释,那个阶段寻 道,另一阶段又附儒的也不乏其人,但能够将三者合一、融汇成一种 独特生活形态的并不多见。

| 世上什么最重要?你的健康,你亲人的健康。别拿健康不当 回事,健康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她关乎所有与你有血缘关系的 人。世上什么最珍贵?你的爱,你身边所有人的爱,保持你的真爱, 爱可以唤醒内心和世界的善良,爱可以传递爱!

| 凡夫就是喜欢追求神奇鬼怪,心才会乱。其实修心很简单,只要“断贪。――哪一个人心乱不是为了贪?

| 人们不仅有着相同的佛性,也有着相似的品质、相似的欲求,并且同为人类整体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轻视他人,即等于轻视自己;尊重他人,即等于尊重自己。

| 菩萨喜者,名诸善法忆念欢悦,清净妙喜。何以故?于诸善法,无下戚性、无退屈性、无疲倦性故。是喜,名为远离一切乐世间性,何以故?安住一切乐法乐性故。是喜,能令内以欢悦,身力勇锐。……是喜,名为敬尊重喜,何以故?于诸长宿,具修威仪,曲躬恭敬,跪拜荨严故。是喜,名为恒舒颜喜,何以故?心志和泰,远离颦蹙,先言问讯故。《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

| 【天天禅语】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与感情,而是慈悲与智慧。因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觉觉他。

|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 好心首先温暖的是自己,善行首先感动的是自己,相反,冷漠首先冻伤的是自己,恶意首先刺伤的是自己,让心变得温润些、柔软些,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为好人鼓掌就是做好事的方法之一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好人、能人?佛日:尊圣敬善,仁慈博爱。――《无量寿经》

| 佛说:有所执著,故而要行禅定。凡有我见便化解它,即是禅定。“禅定”是一种奇妙的灵觉状态,一旦得了“禅乐”,才知世间之乐,不过是糟粕,不及“禅乐”之万一。

| 要想领悟真理,求得真知灼见,必须先排除以前产生的种种杂念、妄想和偏见。智慧点请侍者不开悟,所以辜负了国师。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实力,只是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故步自封,是不是也辜负了我们自己呢?

| 付出的爱有多宽,得到的爱就有多广。

| 人一出生,从脱离母体的那一刻,就已经具备了先天的磁场与能量,与天地宇宙有一种自然互动和沟通的方式。这种能量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着,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年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 心念无私天地宽,与人相处互为信。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外物都是虚而不实的,只有超越欲念的牵绊,才能成就自由的灵魂。

| 为什么有的人运气很好,而自己凡事总是不顺利?佛日:云何小因而生大果?从小种子而生大果,是故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佛说大乘稻秆经》

| 人生在世,为稻梁谋不易,很多时候不得不与现实讲和,说 风凉话饱不了肚腹。对现实剑拔弩张,现实一般不会以牙还牙那么简 单。有时候必须承认,现实就是一堵铜墙铁壁,硬碰硬免不了头破血 流,到头来受伤的不是现实,而是自己。妥协办不到,硬碰又不行, 就需要迂回策略,先让自己心平气和,再图取胜方略。

| 认真享受沿路的风景,这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明。真正值得人们追求的,是灵魂的充实与心灵的自由。”不恋繁华性自真”,如果我们能放下世间繁华,专注于追求内在的充实与富足,就能在现实的污浊里保持简单和清净。

| 【天天禅语】可用的物资,都是值得珍惜的宝。

| 谁的路,谁明白;谁的事,谁清楚。苦乐,都是自己的:好坏,都是个人的。别去对人抱怨;不要向人炫耀。苦,自己悄悄释放;乐,自己慢慢品味。学会忍受,懂得承受,你的生命,也许会渐渐精彩……

|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智。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得上是理智的“放”。

|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 寂静的喧嚣 一个梦境:辽阔而平静的湖,由木头和 毛竹搭成的浮桥,通往湖的深处。这是一个陌 生的湖,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为什么会走 上这座通往不可知的浮桥,也不能确定此刻正 独自行走在湖中浮桥上的就是自己,这个孤独 的人虽然和我的意念相同,与我的情思相通, 但他的面容和身影不断变幻,是我非我。

| 有钱有福报,而懂得如何善用金钱才是智慧。人们不应对金钱抱着 “有”的心态,而应持着“无”的逆向思考模式,因为“有”将让你的金钱 有所限量,但是“无”的心量却能让你的金钱能力无限、无量、无止境地 扩张。

| 文殊师利言:“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人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日:“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没有食物,身体可以活好几天;没有水,可以活好几天;没有空气,你只能活几分钟。越看似空虚,对我们的生活越重要。没有灵魂的名字,你活不了一分钟。道路不平。不是道路崎岖,而是你选择了上山。
齐天文学网 Copyright © 2020-2022 www.7tian.wang. Some Rights Reserved.